孫昭茀,男,出生於1936年6月,是測繪戰線的一名普通職工。1983年至2005年的二十餘年間,他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先後照顧並送走了癱瘓或植物人的母親、岳母和妻子,而且這三人在臨終前,無一人、無一處發生褥瘡。這其中的艱辛,非常人可以想像,也非常人可以承受。但孫昭茀不僅勇敢地承受了這一切,而且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2014年3月18日被評為”感動測繪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昭茀
- 出生日期:1936年6月
- 職業:測繪職工
- 主要成就:2014年3月18日被評為“感動測繪人物”
十年,無微不至護理兩位老人。1983年,孫昭茀的岳母因突發腦溢血而全身癱瘓,成為植物人。他除了經常給岳母清洗身上的糞便,有時他甚至用手為便秘的岳母摳大便。岳母剛病倒沒幾天,細心的孫昭茀發現她的骶尾部被壓紅了,這是早期褥瘡的跡象。他趕緊買回氣圈墊在岳母受壓的部位,又買回了優質海綿和越洗越軟的手工棉布,把海綿裁成一塊塊規則的正方形,自己踏著縫紉機為每一塊海綿做上護套。他又屢次設計改造了一張特製的病床,床上除了設計有導尿槽等排便結構外,還將身體易受壓部位所接觸的床板去除。他堅持每兩小時給岳母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時都在全身易受壓的部位墊上海綿墊。如此一來,孫昭茀每天上班離家前的最後一件事是給岳母翻身,下班進門後的第一件事也是給岳母翻身。每天工間操時間一到,他就趕緊奔回家,為的還是給岳母翻身,這一堅持就是十年。43800多次的堅持,是何等的不易!
為了保證老人的營養均衡和治療的連續性,孫昭茀按醫囑把岳母需要進食的藥物、水、奶、營養粥等,按時間順序寫下來貼在牆上,按時為老人服用。由於沒有自主吞咽動作的植物人是不能用小勺餵食的,孫昭茀就用打漿機把肉、菜、主食等打成糊狀,用注射器一點一點地餵到岳母的嘴裡,一頓飯下來往往需要兩個多小時。21900多個小時的堅持,又是何等不易!1993年,老人離世時,全身皮膚乾乾淨淨,沒有一處褥瘡。這不能不說是孫昭茀無微不至的護理所創造的奇蹟。然而,誰又能想到,在這十年中,孫昭茀還同時照顧著癱瘓的母親。1987年夏,全身癱瘓的母親被接到了西安。為了照顧兩位癱瘓老人,孫昭茀在僅有60平米的家裡,專門為她們騰出一個房間。他每天單獨給兩個老人做飯,然後,用小勺先餵身體狀況稍好一點的母親,再用注射器慢慢地餵植物人的岳母,直至1989年母親去世。
退休後的他,全心全意地照顧癱瘓妻子。孫昭茀的妻子是西安市大學南路國小的一名教師。1977年夏,妻子因突發腦溢血留下了右側肢體偏癱的後遺症。1988年秋的一次意外,又造成妻子原本健康的左上肢骨折。接連的意外使她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1996年退休的孫昭茀,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妻子。為使妻子身心愉悅,他買回了一輛小型三輪車,每隔幾天,便會載著妻子出去郊遊。在路上,他會邊騎車邊和妻子聊天,路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話題。久而久之,路邊餐館和小店的服務員都成了“老熟人”。1999年,隨著又一次腦溢血的發生,妻子成了植物人。從此,孫昭茀再次開始了照顧植物人的“工作”。每次餵飯時,他會邊餵邊對妻子說:“王老師是優秀教師,是最勇敢的,今天一定比昨天吃的多,明天你就好了”。兩個多小時的餵飯“工程”結束後,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的孫昭茀,也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精力和體力大不如前了。他也曾請過保姆,但是請來的人一看到家裡的情況,搖搖頭都走了。
孫昭茀家特製雙人床2/3的位置是給妻子,為便於隨時照看,他不顧子女的勸告,堅持睡在妻子身邊。隨著身體狀況的日益惡化,妻子的呼吸有時會非常淺。為便於觀察呼吸,他會將一小片薄薄的棉絮貼在妻子的鼻子上。一天深夜,他突然發現棉絮不動了,趕緊將妻子送到醫院,妻子脫離險情後,醫生由衷地感嘆:多虧送的及時,否則就沒救了。照顧妻子這些年,孫昭茀為了不影響兒女們的工作,堅持獨自為妻子做飯、餵飯、翻身、叩背、擦洗,直到2005年妻子去世。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家的空氣總是清新的,床單被褥總是整潔的,尿布總是雪白的。
二十年照顧病人,工作照樣出色。孫昭茀二十餘年如一日先後照顧了三位親人,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多項國家和陝西省重大測繪項目的設計、作業並取得好成績;他磨製的小筆尖,至今仍令許多老作業員津津樂道;他教練的青工在測繪系統技術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他參與編輯和撰寫的科普電影《先行者》解說詞受到好評;他創作的歌曲《鮮花送給測量隊員》發表在《音樂天地》上;他參與編纂的《陝西省志·測繪志》獲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二等獎。
孫昭茀的家庭是不幸的,在二十年餘年間,先後有三位親人癱瘓在床,但這個家庭又是幸福的,因為,這個家裡有一個富有愛心、勇於擔當、無私付出、不懈堅持的好女婿、好兒子、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