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喜(抗聯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成喜,男,祖籍吉林,抗聯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動員全家人參加了抗日救國。1936年,在孫成喜的帶領下,保障了一次重要的被譽為抗聯成立大會和朝鮮革命重要里程碑的板石場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成喜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吉林
  • 性別:男
人物介紹,抗戰時期,石場會議,

人物介紹

孫成喜,祖籍吉林,抗聯英雄。革命戰友:周保中、楊靖宇、趙尚志、金日成、崔庸健、於學堂、王德林、柴世榮、李延祿、陳翰章等革命先驅。

抗戰時期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動員全家人參加了抗日救國,為抗聯作掩護,組織運送糧草。他自己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隊伍,與同鄉的宮煥卿一起建起了抗日保全隊,他自任參謀。
沒有錢買武器彈藥,他們就把自家牛、馬、車賣了買武器,還向救國軍中的共產黨員李延祿同志要求支援武器,李延祿同志支援了他們一些槍枝彈藥。宮煥卿、孫成喜率領他的抗日保全隊,不斷地向日偽軍進行襲擊。由於奸細的告密,日本鬼子把他宮煥卿的四叔宮鐵匠抓去,用刺刀活活挑死,這就使他們更加憤恨敵人,不久吉林安圖縣抗日救國隊伍於學堂路過南湖頭,宮煥卿的隊伍和於學堂的隊伍合到一起。
1932年12月,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周保中來到鏡泊湖發動民眾進行抗日,把這支隊伍改編為抗日救國軍第八旅,住在鏡泊湖一帶堅持抗日,為抗聯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聯英雄孫成喜1936年通過方正生、陳翰章結識了同來中國抗日的朝鮮領導人崔庸健、崔庸俊,並與他們結成了拜把子兄弟,後期因年歲過高,承擔起了抗聯的後勤保障工作,保障前線的糧食、彈藥等的供給,建立了鏡泊地區抗聯秘密聯絡處。抗戰結束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其“英雄”稱號,其長子孫明仁授予“二級英雄”稱號,並在當地建立了紀念碑。
抗戰期間,孫成喜帶領眾子,多次搭救朝鮮領袖金日成、崔庸健等人,後雙雙結戚,子女們世代金蘭。朝方每年安排其部分後代往來一次朝鮮,探親、團聚。

石場會議

1936年,在孫成喜的帶領下,保障了一次重要的被譽為抗聯成立大會和朝鮮革命重要里程碑的板石場會議,這次會議是在其組建的鏡泊湖秘密聯絡點召開,板石場會議決定:東北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進行改編,聯合抗日義勇軍和救國軍餘部、山林隊、民眾抗日武裝,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同時決定:東北各抗日武裝中的朝鮮人部隊可以單獨組建為朝鮮人民抗日武裝,對外稱朝鮮人民革命軍,對內仍可保留東北抗日聯軍某軍某師的編制。將南滿、東滿、吉東、北滿的抗日武裝分別編為抗聯一至十一軍,聯合作戰,打擊日偽軍。聽到這一決定,在場的中朝戰友熱烈握手、擁抱,魏拯民、周保中真誠地向金日成等朝鮮戰友表示祝賀。金日成十分感謝魏拯民,說他為創建朝鮮共產黨和人民革命軍立了大功,感謝周保中等中國戰友對朝鮮革命的支持。會後不久,楊靖宇率領南滿部隊改稱抗聯第一軍,周保中領導的第五軍在二月下旬改編為抗日聯軍第五軍,李延祿部為第四軍,趙尚志部為第三軍,夏文杰部為第六軍,崔庸健部為第七軍(後又編成八、九、十、十一軍)。王德泰、魏拯民的第二軍改編為抗聯二軍,金日成的朝鮮游擊隊為二軍獨立師。不久,金日成率領二軍獨立師由南湖頭向南進發,挺進到通化地區濛江、長白一帶,正式改編為朝鮮人民革命軍,金日成為總司令,仍保留東北抗聯第二軍獨立師編制及其師長職務。金日成在晚年的回憶錄中,把這次會議稱之為朝鮮進行民族主義鬥爭和抗日戰爭走向勝利新的開端,是朝鮮革命軍建軍之始,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板石場,這箇中國東北東部深山腹地荒無人跡的小山溝,成為朝鮮革命新的起點,以南湖頭會議之稱載入朝鮮人民軍史、革命史與朝鮮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