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利,193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祖籍西塢白杜河頭村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3歲的孫忠利隨母親回白杜河頭村居住,幾年後再去日本與其父親一起生活,就讀於東京中華學校。後經營電器、照相器材等。1966年,在日本創立孫氏企業集團,經營光學用品出口貿易業務。1975年,改變公司經營方向,主要業務轉向房地產開發。1985年起,集團壯大向海外開拓,至1992年,孫氏企業的產業已發展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紐西蘭、香港、上海。在國內創設了孫忠利醫學基金會。1995年10月被授予寧波市榮譽市民稱號。1999年起任奉化市僑聯名譽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忠利
- 出生地:日本東京
- 出生日期:1934年出生
- 主要成就:1995年10月被授予寧波市榮譽市民稱號
- 籍貫:祖籍西塢白杜河頭村
簡介,其他信息,
簡介
日本孫氏企業集團董事會主席
抓住機遇掘得第一桶金
獲得成功與一個人的努力分不開,但是許多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上苦幹實幹,到頭來卻收穫甚微,那就是缺少了機遇。而孫忠利先生的成功除了辛勤耕耘外,在於他善於抓住機遇。
孫忠利的父親早年去日本經營西服店。1934年,孫忠利生於日本東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上世紀40年代初,十幾歲的孫忠利扛起整個家庭的擔子。當時他在日本經營電器、照相器材等生意,在長期從事商業活動中勤奮學習,英語、日語和漢語都說得非常流利。日本的光學儀器在全世界很有名氣,孫忠利也開始做起了光學儀器出口生意。由於他做生意講誠信,出口的產品價廉物美,一下子就擁有了一大批忠實客戶。幾年下來,孫忠利完成了原始積累。
1966年,孫忠利在日本創立了孫氏企業集團。當時正值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孫忠利看中這個機會,與朋友一起到處投資,只要可行的項目,他都投下了錢。三五年後,投資的項目得到了幾倍的回報。
1975年,孫氏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開始轉向房地產開發,1985年起,集團壯大向海外開拓,至1992年,孫氏企業的產業已經發展到美國、香港、新加坡及上海。
首次以國際招標拍得國內地塊
上世紀80年代,孫氏企業集團的投資重點開始從海外放到中國大陸。1988年,孫氏企業以美元支付相當於人民幣1.0416億元的出讓金,獲得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26號地塊50年土地使用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以國際招標方式向國際投資者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孫忠利也因此成了“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其他信息
當時,上海市政府想搞試點,把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26號地塊以當時土地價的10倍轉讓給孫忠利。他為此專程到上海考察,認為上海剛剛開始開放,今後會有更多外國人到上海來,需要更多的酒店、辦公樓和公寓樓。因此,他對這個地塊充滿信心,志在必得,稱“絕不放過這個歷史性機遇”。但是,他又不想以這么輕易的方式取得該地塊的使用權,於是提出了以掛牌拍賣的形式取得。
面對當時很多人的質疑和不理解,孫忠利是這樣解釋的,上海是國際大都市,雖然土地轉讓的價格是當時中國土地價的10倍,但是在國際上還是屬於比較低廉,價格低了就不是塊好地,況且不按國際慣例取得的也不正規,應該用國際通用辦法來取得該地塊的使用權。最終,按照孫忠利的方案,該地塊以掛牌拍賣的方式轉讓。拍賣時,孫忠利與來自美國、日本、香港和內地投資者一起競標,雖然他最終拍得了該地塊,但是價格比當時我國土地轉讓價高出了100倍。
撒下一粒燎原種子,收穫的並不僅僅是孫忠利一人。衝破思想牢籠,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了一條土地使用權商品化的新路。土地使用向市場機制轉換,突破了原有的用地模式,同時,也確立了政府在土地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對我國土地使用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對上海在改革開放政策下走向世界,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現在,該地塊被孫氏集團開發為太陽廣場,成了上海知名的涉外綜合樓,吸引了很多領事館和世界著名大企業入駐,如瑞士、阿根廷、荷蘭、羅馬尼亞領事館,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有限公司、日本三得利株氏會社上海代表處、上海夏普電器有限公司、日本花王株氏會社等。之後的幾十年里,孫氏集團又在蘇州、深圳、寧波等地進行房地產投資,獲得了成功。
情系故里回報鄉梓
孫忠利是愛國華僑,自己一直持中國護照。
原白杜鄉河頭國小校長孫可達至今還記得孫忠利出資為鄉里建造國小的事情。1983年,當孫忠利回到奉化老家時,見到家鄉文化設施簡陋,當即便出資4萬美元捐建了河頭國小,在當時傳為美談。孫忠利不止在河頭村捐建了國小,在他外婆的老家大堰鎮嶺下村也捐建了一所嶺下國小,並且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取名孫福梅教學樓。
熟悉孫忠利的人,都說他是一個熱心腸的人,非常喜歡做慈善。1996年,孫忠利率先捐資助建了寧波同鄉聯誼中心。幾年後,他又捐款資助上海、北京等地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並在國內創設了孫忠利醫學基金會。2004年起連續3年出資資助市實驗中學和奉化中學家境困難學生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