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全(蘇州大學教授)

孫寶全(蘇州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寶全,1997年獲得青島科技大學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獲得清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起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博士後,2007年起美國洛斯安洛莫斯國家實驗室助理研究員,2008.10加入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材料)實驗室,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寶全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性別:男
  • 研究方向:材料學
人物經歷,學術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學術方面,基金項目,主要論文,

人物經歷

學術經歷

2008/10-,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05-2008/10,美國能源部洛斯安洛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美國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先進光物理中心(CASP),博士後。
2002/08-2007/04,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物理系),博士後。
1997/09-2002/07,北京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博研究生。
1993/09-1997/07,山東青島科技大學套用化學系,本科生。

工作經歷

1997-2002年在清華大學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作為博士研究生從事半導體納米晶體的超快光學及在生物螢光探針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2-2005年作為博士後研究人員師從Richard H. Friend 爵士在英國劍橋大學從事共軛高分子-無機半導體納米晶體有機無機雜化光伏電池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5-2007年在劍橋大學-Hatachi微電子中心從事半導體在薄膜場效應管的器件物理與邏輯電路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7-2009年在美國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先進光物理研究中心從事量子點光伏太陽電池的工作。

研究方向

材料學;有機-矽雜化光伏電池,共軛高分子和半導體納米晶體的光電特性及器件,薄膜場效應管,光電薄膜表面和界面物理:
1)新型光伏電池的器件性質及相關的物理機制,主要包括基於半導體納米結構的無機太陽電池和薄膜場效應管、基於有機共軛高分子的有機太陽電池和薄膜場效應管的性能研究及失效機制以及相關器件的表面與界面分析。
2)半導體納米結構的光電性質調控,通過控制半導體納米結構的形貌和表面修飾,調控其光誘導的電荷產生、解離、複合和電荷遷移機制。

主要貢獻

主要進行導電高分子、半導體納米晶體的光學和電學性質及相關光電器件、電荷轉移和傳輸方面的研究,2002年至2007年曾師從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Friend爵士從事有機光電器件方面的工作,發表“SCI”收錄學術期刊論文90多篇;“SCI”論文被他人引用約3200餘次,其中第一作者單篇文章他引600餘次,“SCI”H-指數28;與他人合寫撰寫英文書刊(章節)1章。在國際學術邀請報告4次。已獲準專利5項,其中國際專利2項。提出了在有機光伏電池中半導體納米受體的網路導電機制,發現了共軛高分子新的晶化方法。發現了一維納米線的新的自組裝機制;用濕化學製備的氧化物場效應管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後,美國材料學會會刊MRS Bulletin對此研究成果做了專題報導。

學術方面

在J. Amer.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Adv. Mater.等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SCI”收錄學術期刊論文90多篇;“SCI”論文被他人引用約3200餘次,其中第一作者單篇文章他引600餘次,“SCI”H-指數28;撰寫英文書刊(章節)1章;目前是擔任國際雜誌J. Nanotech.的客座編輯。

基金項目

1. 主持科技部“973”納米重大研究計畫項目課題二,矽納米結構的光伏器件套用的基礎研究,(2012CB932402) 2012.01-2016.1, 在研。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有序矽納米線陣列的有機-無機雜化太陽電池界面調控及光電特性研究(6117605),2012.01-2015.12,在研。
3. 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培育項目,基於新型微納矽結構的可見-近紅外波段光電探測器的納米製造(91123005),2012.01-2014.12,結題。
4.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窄帶隙量子點的光伏電池及新型光電轉換機理的研究(60976050),2010.01-2012.12,結題。
5.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皇家學會(RS)合作基金,有機-無機雜化太陽電池異質結的光電性能調控研究,2012.4.1-2014.3.31,結題。
6. 主持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基於納米晶體的光伏電池製作及新型光電特性的研究,2011.01-2013.1,結題。
7. 參加科技部“973”納米重大研究計畫項目課題二,納米結構的新型同步輻射表征技術及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研究(2010CB934502),2010.01-2014.12,結題。

主要論文

1.Z. Yuan; Z. Wu; S. Bai; Z. Xia; W. Xu; T. Song; H. Wu; L. Xu; J. Si; Y. Jin;B. Sun*, Hot-Electron Injection in Sandwiched TiOx-Au-TiOx Struct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Adv. Energy Mater.2015, DOI:10.1002/aem.201500038.
2.Y. Zhang; W. Cui; Y. Zhu; F. Zu; L. Liao; S.-T. Lee;B. Sun*, High Efficiency Hybrid PEDOT:PSS/Nanostructured Silicon Schottky Junction Solar Cells by Doping-Free Rear Contact.Energ. Environ. Sci.2015, 8, 297.
3.Y. Zhang; F. Zu; S.-T. Lee; L. Liao; N. Zhao;B. Sun*, Heterojunction with Organic Thin Layers on Silicon for Record Efficiency Hybrid Solar Cells.Adv. Energy Mater.2014,4, 201300923.
4.J. Zhang; T. Song; X. Shen; X. Yu; S.-T. Lee;B. Sun*, A 12%-Efficient Upgraded 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Organic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Achieved by a Self-Purifying Process.ACS Nano2014,8, 11369.
5.R. Liu; S.-T. Lee;B. Sun*, 13.8% Efficiency Hybrid Si/Organic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ith MoO3 Film as Antireflection and Inversion Induced Layer.Adv. Mater.2014,26, 6007.
6.S. Bai; Y. Jin*; X. Liang; Z. Ye; Z. Wu;B. Sun*; Z. Ma; Z. Tang; J. Wang; U. Würfel; F. Gao; F. Zhang, Ethanedithiol treatment on solution-processed ZnO thin films: controlling the intragap states of electron transporting interlayer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sAdv. Energy Mater.2014,4, 1401606
7.X. Gu; W. Cui; H. Li; Z. Wu; Z. Zeng; S.-T. Lee; H. Zhang;B. Sun*, A Solution-Processed Hole Extraction Layer Made from Ultrathin MoS2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Adv. Energy Mater.2013,3, 1262.
8. S. Bai; M. Cao; Y. Jin*; X. Dai; X. Liang; Z. Ye; M. Li; J. Cheng; X. Xiao; Z. Wu; Z. Xia;B. Sun*; E. Wang; Y. Mo; F. Gao; F. Zhang, 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Synthesized Nickel Oxide Thin Films as Hole-Transport Interlayers for Solution-Process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Adv. Energy Mater.2013,4, 1301460.
9. T. Song; S. T. Lee;B. Sun*, Silicon Nanowires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Nano Energy2012,1, 654.
10.G. Zou; H. Luo; F. Ronning;B. Sun*; T. M. McCleskey; A. K. Burrell; E. Bauer; Q. X. Jia, Facile Chemical Solution Deposition of High-Mobility Epitaxial Germanium Films on Silicon.Angew. Chem. Int. Ed.2010,49, 1782.
11. X. Shen;B. Sun*; D. Liu; S.-T. Lee*, Hybrid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Based on Organic–Inorganic Silicon Nanowire Array Architecture.J. Am. Chem. Soc., 2011, 133, 19408
12.X. Shen;B. Sun*; F. Yan; J. Zhao; F. Zhang; S. Wang; X. Zhu; S. Lee, High-Performance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from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 in Methyl-Terminated Silicon Nanowire Arrays.ACS Nano2010,4, 586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