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兆(1924—2005),江陵縣郝穴鎮人,大學文化程度。1947至1948年,在家鄉郝穴國小任教。1948年赴武漢,從事黨領導的革命工作,同年參加共青團(當時稱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49年9月至1951年9月在湖北省文化工作團工作,任管樂隊長。1951年9月任湖北省漢劇團政治輔導員、副團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9月至1961年7月調中國戲曲學院學習。畢業後,調湖北省戲劇工作室、戲劇研究所任副主任、副書記,為二級編劇。1988年3月離休。2005年7月去世,享年81歲。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孫家兆長期從事戲曲工作,1951年,任湖北漢劇團政治輔導員組織創作、演出了《屈原》《血債血還》《春香傳》《光緒與珍妃》等優秀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在省內外獲廣泛好評。
1961年,為培養新型戲曲編導人才,湖北省戲劇工作室與湖北省戲曲學校聯合舉辦戲曲編導理論專修班(大專)。時任省戲劇工作室副主任的孫家兆擔任班主任,他除擔負班級組織工作外,還自編教材,為學員講授《戲曲語言》課。由於其教學內容豐富、聯繫實際,論述清楚,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受到學員的普遍歡迎。這對後來湖北戲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家兆是省內戲曲改革工作的開拓者之一。他努力實現讓民族藝術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深入調查、悉心鑽研,及時提出促進戲曲事業發展的對策。1982年,他在全省文化局長訓練班上講授了由其編寫的教材《探索戲曲藝術的特點》。闡述了他對中國戲曲發展史及戲曲理論的深刻見解。
80年代,擔任《中國戲曲志·湖北卷》編纂工作。自撰寫了《大事年表》,後被中國戲曲志編委會和張庚同志聘為《中國戲曲志》全國編委。
孫家兆離休後,仍關心戲曲事業,辛勤筆耕。除繼續主持《中國戲曲志·湖北卷》編纂工作外,還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撰寫條目,組織湖北戲曲工作資料室編寫《湖北戲劇大事記》《戲曲現代戲選例》等。作為一位組織才能和深厚學術造詣的戲曲史論研究家,為建造湖北戲曲理論的豐碑傾盡了畢生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