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全集:運籌帷幄的決勝謀略(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孫子兵法全集:運籌帷幄的決勝謀略(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子兵法全集:運籌帷幄的決勝謀略》講述了運籌帷幄的決勝謀略。《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傑出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全書分為上卷、中卷、下卷,共八十三篇。一起來翻閱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子兵法全集:運籌帷幄的決勝謀略
  • 作者:孫武 劉喬周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1日
  •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 頁數:402 頁
  • ISBN:9787807335085, 7807335084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全集:運籌帷幄的決勝謀略》由孫武編著。孫子,即孫武,字長卿,春秋戰國之際齊國人。是諸子百家中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孫武的遠祖是陳國公子陳完。陳完因避禍逃到齊國後,以田為氏。這個家族最終取代了姜子牙的後代,而成為齊國的國君。孫武正是出自這樣一個家族。其祖父田(孫)書,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後因景公賜姓孫氏,改姓名為孫書。田(孫)書的兒子孫憑,即孫武的父親,字起宗,在景公朝中為卿。

圖書目錄

始計篇第一
作戰篇第二
謀攻篇第一
形篇第四
勢篇第五
虛實篇第六
軍爭篇第七
九變篇第八
行軍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間篇第十三

序言

◎兵聖孫武
孫子,即孫武,字長卿,春秋戰國之際齊國人。是諸子百家中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
孫武的遠祖是陳國公子陳完。陳完因避禍逃到齊國後,以田為氏。這個家族最終取代了姜子牙的後代,而成為齊國的國君。孫武正是出自這樣一個家族。其祖父田(孫)書,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後因景公賜姓孫氏,改姓名為孫書。田(孫)書的兒子孫憑,即孫武的父親,字起宗,在景公朝中為卿。
孫武自幼喜研兵法,頗有心得。在其18歲時,因齊國內亂不止,他深感無用武之地,便離開齊國去往吳國。
軍事生涯
孫武到了吳國,被伍子胥引薦給吳王閩閭,通過斬姬練兵,取得了吳王的賞識。在伍子胥、孫武的治理下,吳國的內政和軍事都大有起色。吳王極為倚重二人,把他們兩人視為左臂右膀。吳王讀過《孫子兵法》,想和孫武深入討論。一天,吳王同孫武討論起晉國的政事。昊王問道:“晉國的大權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韓、魏、趙六家大夫手中,將軍認為哪個家族能夠強大起來呢?”
孫武回答說:“范氏、中行氏兩家最先滅亡。”
“為什麼呢?”
“我是根據他們的畝制、收取租賦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貪廉做出判斷的。以范氏、中行氏來說,他們以一百六十平方步為一畝。六卿之中,這兩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稅卻最重,高達五分抽一。公家賦斂無度,人民轉死溝壑;官吏眾多而又驕奢,軍隊龐大而又屢屢興兵。長此下去,必然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吳王見孫武的分析切中兩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著問道:“范氏、中行氏敗亡之後,又該輪到哪家呢?”
孫武回答說:“根據同樣的道理推論,范氏、中行氏滅亡之後,就要輪到智氏了。智氏家族的畝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的畝制稍大一點,以一百八十平方步為一畝,租稅卻同樣苛重,也是五分抽一。智氏與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幾乎完全一樣:畝小,稅重,公家富有,人民窮困,吏眾兵多。主驕臣奢,又好大喜功,結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轍。”
吳王繼續追問:“智氏家族滅亡之後,又該輪到誰了呢?”
孫武說:“那就該輪到韓、魏兩家了。韓、魏兩家以二百平方步為一畝,稅率還是五分抽一。他們兩家仍是畝小,稅重,公家聚斂,人民貧苦,官兵眾多,急功好戰。只是因為其畝制稍大,人民負擔相對較輕,所以能多殘喘幾天,亡在三家之後。”
孫武不等吳王再開問,接著說:“至於趙氏家族的情況,和上述五家大不一樣。六卿之中,趙氏的畝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為一畝。不僅如此,趙氏收取的租賦歷來不重。畝大,稅輕,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過分驕奢,在下者尚可溫飽。苛政喪民,寬政得人。趙氏必然興旺發達,晉國的政權最終要落到趙氏的手中。”
孫武論述晉國六卿興亡的一番話,就像是給吳王獻上了治國安民的良策。吳王聽了以後,深受啟發,高興地說道:“將軍論說得很好。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國的正道,就是要愛惜民力,不失人心。”
孫武與伍子胥共同輔佐闔聞經國治軍,制定了以破楚為首務,繼而南服越國,爾後進圖中原的爭霸方略;並實施分師擾楚、疲楚的作戰方針,使吳取得與楚爭雄的主動權。前512年,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鐘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西),吳王準備攻楚,孫武認為“民勞,未可”,請吳王再等待。伍子胥則提出疲楚的戰略,建議把部隊分為三軍,每次用一軍去襲擊楚國的邊境,“彼出則歸,彼歸則出”,用這種“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的戰法來疲憊楚軍,消耗楚的實力。闔間採納了這個意見,反覆襲擾楚國達六年之久,使楚軍疲於奔命,為大舉攻楚創造了條件。孫武和伍子胥還根據楚與唐、蔡交惡,楚國令尹子常生性貪婪,因索賄得不到滿足而拘留蔡、唐國君,蔡、唐兩國對楚極其怨恨的情況,獻聯合唐、蔡以襲楚之計。蔡、唐雖是小國,但居於楚的側背,這就為吳軍避開楚軍正面,從其側背作深遠戰略迂迴提供了有利條件。前506年,吳國攻楚的條件已經成熟,孫武與伍子胥佐闔閭大舉攻楚,直搗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吳軍要由今天的蘇州進到江陵附近,進行千餘里深遠的戰略奔襲。孫武等人協助闔聞制定了一條出乎楚國意料的進軍路線,即從淮河逆流西上,然後在淮油(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入,再乘楚軍北部邊境守備薄弱的空隙,從義陽三關,即武陽關、九里關、平靖關,直插漢水。吳軍按照這一進軍路線,順利地到達漢水,進抵楚國腹地。楚軍沿漢水組織防禦,同吳軍隔水對陣。由於楚軍主帥令尹子常擅自改變預定的夾擊吳軍的作戰計畫,為了爭功,單獨率軍渡過漢水進攻吳軍,結果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戰敗。吳軍乘勝追擊,五戰五勝,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乎滅亡楚國。
飄然高隱
伐楚勝利後,吳國從此強盛起來,開始了討伐越國的戰爭。在一次與越國的戰爭中,闔間受傷而死,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問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在黑暗的夜幕中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殘兵敗將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國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南),與晉、魯等諸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不再那么重視,反而重用奸臣伯噽。越王勾踐為了消磨吳王鬥志、迷惑夫差,達到滅吳目的,一方面自己親侍吳王,臥薪嘗膽,一方面選美女西施、鄭旦入吳。西施入吳後,夫差大興土木,建築姑蘇台,日日飲酒,夜夜笙歌,沉醉於酒色之中。孫武、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伺機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信奸臣的挑撥,不理睬孫武、伍子胥的苦諫。由於伍子胥一再進諫,夫差大怒,遂製造藉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一隻皮袋裡,扔到江中,不予安葬。伍子胥的死,給了孫武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識到吳國已經不可救藥。孫武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於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