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吳子――全文注釋本》是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鳴鏑,傅雲龍
基本介紹
- 作者:金鳴鏑、傅雲龍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5月
- 頁數:360 頁
- 定價:10.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8024325
內容簡介
本書以篇為單位注釋,標題下附有題解,同一注有不同理解的,一併列出。
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計:曹操注曰:“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於廟堂也。”兵:本指手中所持械具,《說文》:“兵,械也。”古代統指兵器、兵士、軍隊等。此處意謂戰爭。地:所在,所系。道:法則,規律。察:反覆審視,意謂審慎深入地反覆考察,研究。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卒年代不詳,大約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屬於同時代而略晚。孫子是齊國貴族和名將的後裔。他的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完便逃奔至齊國避難,改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曾經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攻,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孫”為姓,以表示對田書嘉獎。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候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經過伍子胥七次向吳王推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吳子》成書於戰國時期,宋以前沒有人提出疑問,明清以後,學者以書中所載“四獸”和“笳笛”非戰國時所有為由而斷為西漢或六朝時人偽托之作。據考,戰國時期已有“四獸”之說,軍中已出現“笳笛”;戰國末期《吳子》就已廣為流傳,“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韓非子·五蠹篇》)。書中反映了戰國時期的軍事特點。所以,《吳子》不是偽書,當是經後人整理的吳起軍事思想的紀錄,約成書於戰國中期以前。
《吳子》,《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吳起》四十八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作《吳起兵法》一卷,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為三卷,並稱唐陸希聲類次為之,凡說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六篇。《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經籍考》均作三卷。今存本有的並為一卷、二卷,也有的分為三卷、六卷,但除“變化”作“應變”外,篇目與《讀書志》著錄的完全相同。可見自《隋書·經籍志》以下各書著錄的一卷本和三卷本《吳子》即今存《吳子》。然只是《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四十八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