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全德
- 畢業院校:河北農業大學邯鄲分校
- 專業方向:農學
- 職稱:教授
教授課程,學術成果,科研成果,代表性論著,科研項目,工作業績,
教授課程
作物栽培學、生物統計學
學術成果
科研成果
1、高產冬小麥新品種邯 4564 配套栽培技術推廣,2004 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五名。
2、教科推”有機結合支撐小麥玉米生產跨越式發展,2014 年獲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第一名。
代表性論著
2001.11 主編《農作物耕作栽培學》,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4 限水條件下的小麥水肥效應與主攻因素 節水灌溉
2004.9 沙荒河灘地的生態改良 中國水土保持
2004.4 稻麥輪作高產技術途徑與主攻因素研究 種子
2004.8 邯 6172 小麥種子包衣和微肥數量研究 中國種業
2004.5 基於性狀因果關係的水稻產量結構分析 雜交水稻
2004.5 全因果通徑模型中主要因素的決策方法 中國農學通報
1997.2 作物產量構成因素通徑分析方法的再商榷 數理統計與管理
1996.3 稻茬麥旋耕撒播生育特點、栽培指標和肥水技術研究 生態農業研究
科研項目
1、小麥高產穩產節本簡化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 年邯鄲市科技局,主持,1 萬元。
2、邯鄲市小麥玉米超高產關鍵技術集成示範與科技服務途徑創新,2012年河北省科技廳,分項目主持,20 萬元。
3、小麥富硒高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 年河北省科技廳,主研人,10萬元。
4、邱縣棉花產業增收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2014 年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項目,主研人,230 萬元。
工作業績
1、農業技術推廣方面。自 2010 年以來,在邯鄲市“噸糧市”工程背景下,主持啟動了助推小麥玉米超高產系列工程。實施了“小麥玉米複種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等 5個課題項目。首次大規模利用改良通徑分析----決策主攻因素方法,找出了主攻栽培方向,據此提出了以“兩增”(小麥增穗,玉米增密)為核心的小麥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通過實施遠程教育、簡訊平台、培訓示範等十項工程,支撐了邯鄲市小麥玉米畝產經歷了 800—900—1000 公斤的兩次跨越。探索了“高校培訓、科研單位田間試驗、推廣系統技術落實,教科推共建高產示範區”和“教科推三結合、政府企業推動”的科技合作模式,實現了具有邯鄲特色的“技政結合、技物結合、農機農藝結合”糧食增產途徑。經初步統計,邯鄲市三年新增純收益159934.3 萬元。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各 1 名,本科畢業生 20 余名。
2、因基層駐村工作 2012 年被評為全省基層建設年活動優秀駐村工作組(組長)和優秀工作隊員、2013 年河北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2 年由省委組織部安排,到涉縣任駐村幫扶工作組組長。在調研基礎上率先提出了全方位幫扶的基本思想,制定了涵蓋科技、醫療、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面的幫扶計畫,把四十多項幫扶項目按月分解到學校的各二級單位。根據自己專長,親自為農民講課和田間指導並安排獸醫、果樹、蔬菜等技術專家來村服務。帶領工作組在幫扶村認真調查研究,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農村工作得到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探索出“講、勸、調、帶”四字工作法。幫扶工作得到省委副書記趙勇同志的肯定並帶領全省觀摩團 400 餘人到幫扶村觀摩。
3、教學、科研與對外服務方面。從事《作物栽培學》和《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工作。主編了《農作物耕作栽培學》,被評為河北省優秀教師,獲得河北工程大學教學成果獎。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學科交叉,把配方施肥、數學、生物統計學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講課過程中,注重思想、態度、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滲透,以提高學生的非智力素質。從事作物栽培、技術經濟、生物統計、生態農業方面研究工作。現擔任河北省作物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耕作學會理事。應邯鄲市科技局和組織部的邀請,利用遠程教育設備向邯鄲市 5500 個村多次講授了小麥的科學管理,收到了較好效果。自 2006 年以來為邯鄲、衡水和邢台以及全省農業技術人員培訓 50 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