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僅

孫僅[宋](公元九六九年至一〇一七年)字鄰幾,生於宋太祖開寶二年,卒於真宗天禧元年,年四十九歲。少勤學,與兄何俱有名於時。宋代汝州人(今河南汝州)(孫何、孫僅是有爭議的人物,元代脫脫寫的《宋史》說是“蔡州汝陽人”,荊州則以孫的父親孫慵在荊州任刺史燦為由,將孫家三兄弟列為荊州三鳳。明萬曆《汝州志》將孫僅列為汝州鄉賢。清康熙年間汝州知州宋名立找到了宋代人寫的一本書,書中說孫何孫僅是汝州人,認為當代人寫當代人較為準確,脫脫寫的《宋史》有誤。知州宋名立還到狀元溝一帶進行採風考證,認為孫氏狀元應為汝州人。),孫何之弟。生於宋太祖開寶二年,卒於真宗天禧元年,年四十九歲。少勤學,與兄何俱有名於時。鹹平元年(公元九九八年),第進士甲科。兄弟連冠貢籍,時人榮之。起家舒州團練推官。舉賢良方正之士,僅策入第四等。擢光祿寺丞,直集賢院。累遷右諫議大夫,改左諫議大夫,出知河中府。後進給事中,卒。僅性端懿,中立無競,篤於儒學,士大夫推其履尚。僅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孫僅
  • 字號:字鄰幾
  • 出生時間:969
  • 去世時間:1017
孫僅,北宋大臣,孫何的大弟。孫僅少時勤奮好學,在荊門東山書院攻讀時,與其兄孫何聞名一時,宋真宗鹹平元年中進士,點為甲科狀元。兄弟先後中狀元,震動荊門地區。
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與遼國媾和結盟,互派和平友好使者,宋朝首先派孫僅為“國母生辰使”,前往遼國為蕭太后祝壽。
孫僅嚴於律己,施政於無為而治,被封為刑部員外郎,主管審刑院,爾後封為諫議大夫和集賢院大學士,理政開封府,又封為左諫議大夫,官至給事中。
孫僅待人接物採取中立態度,遇事容忍,不與人爭論,謙厚溫和,受到朝廷以及朝野人士推崇。孫僅對儒學造詣頗深,他的著作被輯錄為《孫僅文集》五十卷;另輯有《甘棠詩集》流傳,其中《題李德裕荊門蒙泉詩碣》、《詠惠泉》、《勘書堂》堪稱名篇;其《驪山詩》上下篇是出任陝西轉運使時所作,被宋代文學大師歐陽修收入《歸田錄》,其中有“秦帝墓成陳勝起,明皇宮就祿山來”的佳句,暗喻宋真宗等封建王朝不順應時代潮流,勞民傷財大造宮室陵墓,會導致叛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