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仕城,1980年生,青年畫家,山東即墨人,即墨美術家協會會員,即墨書法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仕城
- 別名:大成 大城 大城子 城子 成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即墨
- 出生日期:1980年11月01日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中英文簡介,作品內容,創作背景,
中英文簡介
孫仕城,1980年生,青年畫家,山東即墨人,即墨美術家協會會員,即墨書法家協會會員。2006年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自幼酷愛書畫,幼年隨尚奎元先生學習書法,本科期間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系學習繪畫專業,得郭志光,雷家民,韓慶生,解維楚,盧洪剛,孫民增等教授指導。師學徐青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等,其作品清新自然,新穎脫俗,續了寫意花鳥畫傳統。在多年的學習、創作、實踐中,又敞開心扉自由吸納古今中外的繪畫觀念和手法,借古代大師的畫風在他的作品中融匯貫通,以此來探索和完善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以純樸的真情深切而又自然地表現出作者濃濃的田園情節,寄託著畫家無限生機的內心世界
Sun Shicheng, born in Jimo, Qingdao in 1980, is a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er. Graduated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he was awarded the Bachelor Degree of Arts. With the extremeenthusiasm, he learnt Calligraphy from Shang Kuiyuan when he was a child, and majored in painting in the university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ors Guo Zhiguang, Pan Lusheng, Yu Xinsheng, Cai Yushui, Lei Jiamin, Han Qingsheng, Xie Weichu, Lu Honnd brushwork of flowers and birds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ed innovation, forming a fresh, natural, novel and unusual style. Through years of learning and creating, he integrated some excellent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painting into his works, which presented his pure pastoral complex and vibrant inner world.
作品內容
創作背景
淡墨花鳥田園情愫 濃情不解書畫人生
——青年畫家孫仕城訪談
《中美新文網》記者:陳爍宇
歷史悠久的國畫藝術,傳承至今,在深受西方藝術和文化影響的當代中國,儼然有了幾分“老古董”的意味。提起國畫畫家,人們腦海里浮現的,多是花白鬍子的老人形象。所以,看到孫仕城清新脫俗的花鳥畫冊上那張年輕帥氣的面龐,不禁讓人振奮,欣喜。這位80後青年畫家用他的畫筆,不僅給喜歡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人們帶來了新鮮的體驗,還為中國畫的發展帶來了希望。
藝術是精神和物質的奮鬥
孫仕城,1980年生人,山東即墨人,說話時鄉音猶在。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曾在北京工作四年,2012年回到家鄉,成家立業。除了從事美術教學,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畫室里潑墨揮毫。談起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孫仕城坦言,教書是為了生計,畫畫才是為了生活。當年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大都已經轉行,孫仕城是極少數還在堅持的一個。他常把畫作分享到個人主頁,每每引發同窗的感慨:“就剩你還在畫畫了”。
孫仕城對傳統藝術的喜愛,是讓他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我覺得還是中國畫有味道。”孫仕城不善言辭,但真正強烈的感情是不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的。“我沒有什麼其他愛好,就喜歡畫畫。畫畫對我而言是一種享受。”
美學大師宗白華曾經說過,“藝術是精神和物質的奮鬥。”這一點,自古已然。孫仕城似乎在用自己的經歷給這句話做著最好的詮釋。美術教學和畫國畫給他帶來的物質收益並不算豐厚,孫仕城對此很坦然,他在給記者的文章里寫到:“我很清晰地知道,追求藝術,不但需要一顆純粹的心,還需要有堅定不移、一路狂奔的勇氣。”在這場精神與物質的較量中,精神完勝。勝利的果實,是他唯美的藝術作品。
點睛之筆 靈動有神
孫仕城的第一部畫冊,取名《筆墨情緣 第一季 雅趣》,畫冊里收錄了十二幅花鳥作品和一幅書法作品。孫仕城的花鳥作品,清麗脫俗,淡雅自然。他筆下畫的多是水鳥,白鷺和翠鳥居多。造型生動,用筆簡練,尤其是鳥兒的眼睛,靈動、有神,讓人過目難忘。
孫仕城師學李苦禪、潘天壽,還有八大山人等名家。他的作品中糅合了八大的凝練簡約,李苦禪和潘天壽的雄健渾厚,並加入了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這一點,首當其衝地從他選擇的描繪對象上就能看出來。孫仕城少畫兇猛的老鷹和市井的家禽,多畫水邊的鳥兒,或配以翠竹粉荷,或配以垂柳蕉葉,既高雅脫俗又不失自然清新,有著別樣的田園風格。
談到為什麼常常選擇水鳥來畫,孫仕城給出的原因很簡單,“這些水鳥給人一種遠離塵囂、超凡脫俗的感覺,表達了我對水畔田園生活的嚮往。”
孫仕城極為推崇八大山人的畫作,“從二十多年前捧起《八大山人畫集》的那一刻,我就深信,我們是有緣人。”他筆下的水鳥極具特色的靈銳眼神,有著明顯的八大山人遺風。“鳥兒的眼神是學八大,”孫仕城自己介紹說,“八大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憤世嫉俗的白眼兒。我沒有他的那些經歷。”孫仕城的點睛之筆,雖沒有八大的孤傲冷漠,卻有著獨特的神態,簡單一筆,鳥兒就有了神采,有了性格。十二幅畫作中的十二隻鳥,各個不同,有的犀利,有的呆萌,有的意趣盎然,有的專注篤厚,極具特色。
書畫情緣 率意為之
孫仕城的書法,字如其人,爽朗直率。孫喜歡寫草書,他認為草書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孫的草書,筆力倉勁,造型獨特,與其畫作相得益彰,搭配得恰到好處。“我的字還得練吶。”孫仕城對自己的字並不是特別滿意。“現在天天練字,從不間斷。”
幼年的孫仕城,在祖父的照相館裡度過了童年,喜歡坐在小板凳上照著祖父拍的照片畫畫。“那大概就是我‘藝術人生’的啟蒙時代”,孫仕城回憶說。他9歲開始學習書法,入門即隨尚奎元先生學習楷書柳體《神策軍碑》、《玄秘塔碑》,後來隨著年齡增長,更欣賞草書行雲流水似的線條,書法作品也以草書為主。
學習書法一年以後,孫喜歡上了國畫。“個性直率的我對率性的寫意情有獨鐘。”孫仕城在文章里寫到。為了學國畫,每天把早飯錢攢起來,隔段時間就去買一本國畫書,回來自學模仿。當年買回的書,
後來在即墨一中的美術班,孫接受了系統的繪畫學習。2002年考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又進一步學習了西洋畫課程、繪畫理論課程和國畫課程。期間,得到了郭志光、雷家民等國畫名家的指導,其國畫造詣日漸深厚。他給記者講了張大千的故事:張大千去西班牙拜訪畢卡索,他驚訝地發現在畢卡索畫室的四壁上,居然掛了大量的中國水墨畫。畢卡索還對他說:“我真的很不明白,有那么多的中國人都到歐洲來學藝術,可是真正的藝術其實是在東方,是在中國!”。孫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深情,言語間表露無遺。
個性灑脫隨意的孫仕城,一直是寫意畫的忠實擁躉,“寥寥數筆,就可以把事物的形狀和感覺傳神地畫出來,這是中國寫意畫的無窮魅力。”和西洋畫相比,中國畫的意境之美是吸引孫仕城的磁石。他在文章里總結道,“筆墨有限,意境無限。此境界恐怕只有中國畫做得到。而其中,寫意花鳥畫,給人以靜中有動,生機無限之感。藝術如人,若彼此投緣,便可相得益彰。”
對於自己的書畫作品,孫仕城概括說,“我的畫比較傳統,但也帶了比較現代的元素。形式簡練,內涵豐富,這是我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他的畫作中既吸收了大師的筆法和構圖特點,又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創作需要不斷地融入人生體驗,否則永遠無法超越前人。”
結束語:
問到以後的打算,孫說,閒下來就多走走看看,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孫仕城很耐得住寂寞,“沒有什麼不平衡的,來日方長。”幽閒花鳥即墨畫,揚灑丹青田園風。在這位80後年輕畫家的身上,傳承著中國寫意花鳥的精髓,也寄託著傳統國畫未來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