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微笑吧:中美親職教育碰撞

孩子,微笑吧:中美親職教育碰撞

《孩子,微笑吧:中美親職教育碰撞》立足於中國本土特色,汲取西方親職教育的長處,從碰撞中折射出中美親職教育的特色和差異,為中國家長提供啟發和借鑑。不論哪種方式,父母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因為孩子的快樂最重要。

基本介紹

  • 書名:孩子,微笑吧:中美親職教育碰撞
  • 作者:高芸香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0157602, 9787300157603
  • 外文名:Honey,we Love Your Smiles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孩子,微笑吧:中美親職教育碰撞》告訴家長們在生存競爭愈演愈烈的新世紀,我們到底該怎樣塑造新的一代?做父母的究竟該如何充當“教練”的角色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美國人怎樣做家長。

作者簡介

高芸香,1947年生,山西原平人。1966年高中畢業,當過農民、赤腳醫生、中學教師。1978年考入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取得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理事、忻州市作協副主席。1979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汾水》、《黃河》、《火花》、《北京文學》、《當代》、《山西文學》、《人民日報》等報紙雜誌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百餘萬字。出版有中篇小說自選集《難以著彩的羅曼》、《清廉界》、《高芸香中短篇小說選》及散文集《沒有帆影的河》。

圖書目錄

序一忽視過程必然不能達標 1  序二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父母 4
序三 媽媽寫的這本書 8
給家常中添些詩意
為寶寶的聰明加加油
——美國人的養胎和胎教 2
還是順其自然好
——中美孕婦生育觀念的不同 7
為寶寶的健康加加油——教育從出生開始 12
給家常中添些詩意 18
親職教育中的暗示 25
面對孩子的過錯 29
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由“虎媽”想到的 35
超載的愛構築溫柔陷阱 39
拿“未來”嚇人與放權給孩子,47
“人前教子”還是為孩子辯護 52
千萬別小瞧孩子收穫的第一桶金 56
兩代人的溝通 61
早戀引發的兩代人之間的衝突 69
父母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 81
重組家庭中孩子的成長 92
微笑是永遠的課題
微笑是永遠的課題——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98
保持愉快是一種生存能力 106
鼓勵孩子的自助行為 115
讓孩子直面生活的真相 117
當代孩子的富貴病 121
怯場娃娃和霸道寶寶 130
全職媽媽與獨生女兒 136
關注孩子的負面情緒 141
關注孩子心理的“傷風感冒” 146
美國的幼兒心理素質教育 153
將兒送去幼稚園,家長應該做什麼 161
把握人生的道德羅盤
把握人生的道德羅盤 174
培養為別人著想的同情心 179
悅納殘疾孩子 182
把寬容作為培養德商的重要內容 187
攀比是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表現 193
千萬別替孩子圓謊 199
孩子為什麼這樣自私 206
孩子的報復心為什麼如此強烈 214
感恩也是人生功課
美國兒童與文化課 222
兒童的職場體驗 231
感恩也是人生功課——節日中的美國孩子 239
美國家庭的多元化 251
不怕“大灰狼” 259
美國的社會教育資源 264
兩種不同的教育思路 271
美國中國小教育的得失 279
孩子,微笑吧:中美親職教育碰撞

序言

忽視過程必然不能達標。
我的專業本來是搞文學創作的,連做夢都想著某箇中篇小說發表後引發轟動。可出人意料的是一部教育隨筆《我的孩子不是天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後,竟然暢銷於祖國大江南北,甚至遠銷至美國和加拿大的華語世界,一些章節被《光明日報》、《作家文摘報》、美國《僑報》等多家報刊所引用。這種“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形曾使我大惑不解。但是,在某天,一個偶然事件突然給了我靈感,使我悟到了其中的奧妙。
讀過《我的孩子不是天才》的讀者(包括很多家長和我身邊的孩子)都願意與我交流,並常帶著他們在現實中碰到的難題與我探討。某天傍晚,當楊楊的母親正在巷口與我談論關於母女間相互溝通的問題時,楊楊興沖衝下學歸來,把騎得飛快的腳踏車停在我面前,說:“老姨,這次期中測驗,我考了第七名。比從前躍進了十幾個名次。老師要放光榮榜,貼我的照片,還讓我想出一句富於哲理的話,配在照片下面,您能幫幫我嗎?”不等我向楊楊祝賀,楊楊的母親便笑著譏諷道:“瞧瞧驕傲的!老師讓你想,你怎么能把任務交給老姨?自己想去!”我忙回復道:“楊楊進步了,可喜可賀啊!會發動民眾,這也是好事啊。讓我們一起來想想……”楊楊理也沒理自己的母親,向我道一聲謝,便揚長去了。
楊楊走後,我就提示楊楊的媽媽,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進步,確實不易。孩子向我們呈報這個喜訊時有一種預期心理,她首先渴望聽到的一定是表揚和鼓勵,而不是嘲諷。怎么可以立即潑她一頭冷水呢?在這種心理失衡、心理對立的情況下,母女間又怎么會有推心置腹的交流呢?
楊楊的媽媽說:“你是不知道,這孩子有個毛病,自己懶得動腦筋,可會利用別人哩。”
我說:“會利用別人是楊楊的長處,你為什麼要把它定位成缺點呢?即使她真的是懶於動腦筋,我們也應耐心地尋找改變這毛病的契機,而不應讓她產生對立情緒!”
這使我想起另一個女孩子的故事。巧雲上了國中後特別鐘情於唱歌跳舞,有時上自習也在抄樂譜,課後更是迷戀於追星,嚴重地影響到功課。她的父母著了急,焚燒樂譜、沒收光碟,軟硬兼施卻都無濟於事。巧雲反而與父母越來越對立。後來是班主任的一個小紙條改變了這一切。在這小女生過生日時,班主任送了她一個漂亮的賀卡,卡中夾了張字條兒,上面寫道:才藝展示讓你覺得瀟灑,但遨遊書海會讓你更加充實。巧雲看著這字條兒既溫馨又感動,暗下決心要學好功課。當這孩子在課業上有了進步時,班主任又推薦讓她當了班長。尊嚴和責任感給了她巨大的動力,學習成績的提高又使她收穫了另一種成就感,品嘗到另一種樂趣和甘甜,巧雲自然而然就變成方方面面的拔尖人才了。
可見,對孩子的教育是春風潤物的漫長的動態的過程,教育者必須與其心靈的律動共鳴,從中悟出能夠打動童心、感化少年的藝術趣味。
為了讓楊楊多動動腦筋,我沒有及時地將我想出的警句告訴她。得知她查了不少資料,還承擔了幫另一位同學想哲言的任務後,我才將這句話送給她:超越是永遠的目的。但對過程不感興趣的人,永遠不會超越。
我想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楊楊,適用於我的文學創作,也適用於千千萬萬的父母。浮躁是當今社會的通病,我們的目光決不能越過“過程”而只盼“轟動”。希望看過這本書後,您先享受教育子女的過程,享受妙招帶給你的樂趣。先來努力耕耘,暫且不問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