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癖是指醫學上的一種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獨癖
- 外文名:Alone out-of-the-way
- 原因:目前尚清楚
- 表現:無止境地做著相同的動作
症狀,病因,治療,
症狀
近來學者們一致認為,具有以下症狀者,可以稱為孤獨癖[Alone out-of-the-way ]。
大體上,到兩歲半才發現有可疑的地方。顧名思義,孤獨癖就是不願意跟父母或朋友來往,常常獨自做什麼。雖然手裡也擺動弄東西,但往往目的,無止境地做著相同的動作。如捻動鉛筆,或放置著茶壺蓋什麼的,淨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如果制止做這些無聊的活動,會發為生氣。孤獨癖才討厭周圍的人接近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連父母教不願意看到,也不想學說話。這樣孩子往往由於到兩歲半不會說話,才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時,健康的孩子,也有到3歲仍不會說話的。父母也會擔心是不是孤獨癖呢?儘管不會說話,但大人的話都能聽懂。叫他取報紙,也能取來。同大人相處默契,這就不是孤獨癖。
孤獨癖小兒,大人呼之不應,不想記憶和學習。危險的事也不懂。地不值得笑的事了笑,不能安靜。缺乏同齡孩子那樣的天真爛漫。
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可以讓他們模仿雙親的舉動,他們也能抱布娃娃,玩積木。但是,如果教他舉起雙手喊萬歲,或者作猜拳的動作,模仿就很困難了。
病因
孤獨癖這種病,原因目前尚清楚。
治療
那么對診斷為孤獨癖的孩子又怎么處理呢?
由於病因不明,怎么治療也弄不清楚。孤獨癖似乎不是心理上的原因。這一點完全可以肯定。並非由於父母之間感情不好,不能盡心照料孩子而引起的。患孤獨癖的孩子約1/3不但腦電波有異常,而且容易發生痙攣。似乎是因為腦部有某種異常而引起的疾病。
因為孤獨癖的小兒不會說話,不可能通過教育使他們學會語言。
一般的孩子之所以從8個月開始能呀呀作語了,是因為從這時起,已能開始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並且明白吃的東西對自己來說是怎么回事。對於孤獨癖的小兒,首先要讓他們懂得語文是社會生活中所必要的符號。
最要緊的是誘導孩子聯繫別人。把孤獨癖的孩子放在家裡跟著父母,還是把他們送進專門的療養所,這要看哪方面能夠喚起孩子對“學習”的關心。
應該像美國所實驗的那樣,以家庭和治療單位配合治療為好。由家長帶著孩子,每周二次到精神治療學校接受專家治療。家長可隱藏在只能從外邊向里看的牆壁後面,觀察孩子在專家指導下進行“學習”的情況,回家以後,家長也要讓孩子重複練習。
這種方法,地於普通學校上學的孩子也適用。
但是,並非所有患孤獨癖的孩子,以後都能進行一般的社會生活。因為此病的發現只有30年,對孤獨癖的預後還沒有明確的統計記載。有人說治癒率為28%,有人說為80%,有待進一步驗證。
對孤獨癖的治療是日本的父母和醫生今後所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