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的診斷與康復》是2008年1月1日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艷妮。
基本介紹
- 書名:孤獨症的診斷與康復
- 作者:陳艷妮
- ISBN:10位[7810864386] 13位[9787810864381]
- 定價:¥13.00
- 出版社: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作者簡介,本書內容,目錄,特別之處,
作者簡介
陳艷妮,女,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西安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青年委員,陝西省、西安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委,陝西省醫學會兒童保健學分會常委,陝西省優生優育學會理事,《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兒科學分冊》編委。主要從事兒童腦損傷及其康復研究,負責並主要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五項,發表論著十餘篇。
本書內容
孤獨症的診斷與康復,分11章,系統論述了孤獨症的病因、臨床表現及其研究進展,孤獨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介紹了孤獨症診斷的相關工具,重點介紹了孤獨症童康復治療的各種方法和訓練體系,並根據自己醫院的實踐經驗列舉了康復治療的實施步驟。本書適於孤獨症患兒的家長及醫務人員閱讀,便於他們了解孤獨症相關知識並開展孤獨症兒童的康復訓練。書中介紹的各種量表,對正常兒童的教育也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因此本書也可供幼兒教育工作者及普通讀者參考閱讀。
目錄
第一章 孤獨症相關問題概述
第一節 孤獨症的病因
一、遺傳因素
二、神經系統異常
三、神經心理異常
四、其他因素
第二節 孤獨症的臨床表現
一、社會交往障礙
二、語言交流障礙
三、刻板重複的行為
四、認知缺陷
五、感知覺障礙
第三節 孤獨症的研究進展
一、免疫學研究進展
二、影像學研究進展
第二章 孤獨症診斷的相關工具
一、嬰幼兒孤獨症篩查量表
二、孤獨症行為量表
三、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四、心理教育評定量表(中文修訂版)
五、智力測試
六、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
七、嬰兒-國中生社會生活能力表
第三章 孤獨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DSM-Ⅳ診斷標準
二、CCMD-3診斷標準
三、ICD-10的診斷標準
四、鑑別診斷
五、藥物的套用
六、孤獨症兒童的康復與預後
第四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一)——套用行為分析法
一、套用行為分析法的特點
二、任務分析法(目標行為分解)
三、任務分解技術教學法
四、塑造法
五、連鎖法
六、泛化
七、分化
八、鞏固(維持)
第五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二)——問題行為與矯正
一、行為矯正原理
二、ABC行為分析法
第六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三)——結構化訓練、感覺統合訓練
第一節 結構化訓練
一、視覺結構
二、環境結構
三、常規
四、程式時間表
五、個人工作系統
第二節 感覺統合訓練
一、感覺統合家庭自測表
二、感覺統合訓練的項目
第七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四)——圖片交換溝通法
一、準備階段
二、主要實施階段
第八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五)——關係發展干預
一、兒童人際交往技能的6個階段
二、評估
三、人際關係發展干預課程
第九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六)——波特奇的早期教育方案、雙溪個別化教育課
第一節 波特奇的早期教育方案
一、波特奇早期教育內容簡介
二、指導卡舉例
第二節 雙溪個別化教育課程
一、雙溪個別化教育課程簡介
二、評量表舉例
第十章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七)——語言障礙的訓練、認知障礙的訓練
第一節 語言障礙的訓練
一、語言的功能及發展規律
二、孤獨症兒童的語言問題
三、語言障礙訓練要點
四、語言障礙訓練的內容
第二節 認知障礙的訓練
第十一章 康復治療的實施步驟
第一節 評估
一、觀察
二、訪談或調查
三、量表評估
四、個體研討會
第二節 西安市兒童醫院自閉症訓練介紹
一、教育訓練實施步驟介紹
二、個案介紹
附:孤獨症的相關網站與康復患者自傳
參考文獻
特別之處
孤獨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記憶力、數學技能、或音樂天賦,這常常使專家們驚嘆不已。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那些被認為是造成孤獨症的基因,可能也會造就數學、音樂、和其他方面的天才。
這個發現是從一項對劍橋大學378名學生的關於孤獨症的研究中得出的。這項研究發現,數學專業中患孤獨症的學生可以達到非數學專業的七倍。另外,數學專業學生的同胞手足中患孤獨症的,是非數學專業的五倍。
如果被證實了的話,它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孤獨症——一種人際交流障礙——仍然存在於各種社會形態中。很有可能這些基因通常是有益的,只有出現在錯誤的組合中才會造成孤獨症。指導這項研究的劍橋孤獨症研究所所長Simon Baron-Cohen教授說:“我們對孤獨症的認識正在經歷一個轉變。” “顯然,基因對孤獨症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同樣的基因也與某些聰明才智相關聯。”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於孤獨症與某些智力天賦之間顯著的相關性很感興趣。這也使得孤獨症在大眾文化中成了熱門,產生了由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雨人》一類的影片,以及《夜色下的死狗之謎》(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一類的故事書。
有些孤獨症患者因他們的創造力而名噪天下。34歲的英國藝術家Stephen Wiltshire小的時候不說話,被診斷為典型孤獨症。他從五歲起開始畫畫,很快就把城市景色畫了個遍。他的驚人業績之一,是在乘直升機在東京上空短暫飛行之後,僅憑記憶將東京全景詳盡地描畫出來。從那以後他開辦了自己的畫廊。
孤獨症和與之相關的阿斯伯格綜合徵是很常見的精神疾患,在英國大約有六十萬患者。男孩患孤獨症的機會是女孩的4倍。孤獨症患者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才能,但是他們也很容易焦慮,產生強迫行為和其他問題。這些問題給他們造成的痛苦要大大超過他們在才智上的優勢。
孤獨症可以在家庭的幾代人中出現的事實,說明它的成因有部分的遺傳因素。但是根據進化理論,這種致病基因應當早已被從人口中淘汰掉了。劍橋的研究暗示了為什麼這些基因沒有被淘汰的原因——因為在某些基因組合中,這些基因是有益的。
[span]孤獨症我們需要謹慎對待這樣的研究結果,因為這類研究樣本數量很小。在劍橋的這項研究中,378個數學專業的學生里有7個是孤獨症。相比之下,對照組的414個學生中只有一個是孤獨症。
然而,其它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Baron-Cohen說:“有些研究發現,在孤獨症兒童的父親和祖父中,以工程為職業的人是非孤獨症家庭中的兩倍。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生比學習人文科學的學生有更多的親人患孤獨症。”
他的這項研究是在英國皇家學會的一次會議上宣讀的。它剛好與另一項研究的發現不謀而合。那項研究認為可能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孤獨症患者有“奇能”。
Patricia Howlin,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研究所的臨床兒童心理學教授,研究了137個孤獨症患者;其中39人(占29%)有特殊才能。最常見的才能是超常的記憶力。
她說:“過去人們認為只有百分之五到十的患者有這樣的才能,但是從來沒有人認真地測量過。看來這樣的人很多。如果我們能給他們以適當的培養和引導,就會有更多的患者能夠獨立生活,甚至成為成功人士。”
這種認為孤獨症有它好的一面的觀點受到了一些孤獨症人士的歡迎。這類人士對自己被視為“殘疾”甚為反感,所以他們將非孤獨症人士稱為“神經標準人(Neurotypicals)”,以說明在孤獨症人士眼中,他們才是有缺陷的一類。
悉尼大學心智中心主任Allan Snyder教授說:“在孤獨症譜系中,一端是典型的有嚴重心智缺陷的患者,而另一端是獲諾貝爾獎的天才。這兩個極端的患者都有著孤獨症的核心特徵,比如注重細節,著魔於某些興趣,以及無法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61歲的Temple Grandin小時候被診斷為孤獨症,而她現在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動物學教授。她說:“患有孤獨症的人們在人類進化和文化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有計算機以前,設計一個大教堂就需要一個有類似於孤獨症患者那樣的記憶力的設計師。像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也表現得很像孤獨症患者。我們全世界的人都應當感謝那設計計算機和編寫程式的人們,他中間的很多人都表現出孤獨症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