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束核

孤束核

孤束核(solitary nucleus),孤束核系感覺神經核。此核位於迷走神經背側核的腹外側,是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的感覺核,管味覺及一般內臟的感覺。孤束的神經纖維終止於孤束核,核又發出纖維,一部分上行至間腦,把內臟的衝動傳至高級中樞;另一部分纖維止於腦幹的運動核,完成各種內臟的反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束核
  • 外文名: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solitary nucleus
  • 位置:延髓內界溝外側
概述,解剖結構,孤束核作為感覺核的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

概述

孤束核:孤束核接受面神經、迷走神經和舌咽神經的纖維。這些纖維組成孤束。孤束核圍繞在孤束周圍,其上端稍高於迷走神經背核的上界,下端在閂的下方左、右匯合,形成迷走神經連合核。主要由大型細胞組成,其軸突部分上行至間腦,部分終於脊髓和腦幹運動核。主要參與內臟反射,並將來自內臟的神經衝動傳至神經高級中樞。
迷走神經:迷走神經為混合神經,其運動纖維起自疑核,與舌咽神經並行,穿出腦幹後經頸靜脈孔出顱腔,供應除軟齶肌和莖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軟齶的肌肉。感覺神經元在頸靜脈孔附近的頸神經節和結神經節。頸神經節的周圍支傳導一部分外耳道、鼓膜和耳廓的一般感覺;中樞支入三叉神經的腦幹脊髓核。結神經節的周圍支傳導咽、喉、氣管、食管及各內臟的感覺,和咽、軟齶、硬齶,會厭等部分的味覺;中樞支入弧束核。副交感神經起自第四腦室底部的迷走神經背核,布於內臟器官。

解剖結構

孤束核在經延髓內側丘系交叉橫切面的表層解剖結構:
此斷面是經延髓中份的橫切面,這一切面比錐體交叉高,切及薄束結節。與經錐體交叉的切面相比,其薄束核、楔束核特別增大,由這兩個核團發出的纖維呈弓形行向腹側,於中央管腹側越過正中平面至對側,形成內側丘系交叉,交叉至對側的纖維則構成上行的纖維束內側丘系,緊靠正中平面上升至丘腦;錐體束更粗大;灰質被切割,原蝶形灰質不復存在,僅保留中央管周圍的中央灰質;在中央灰質中出現舌下神經核、迷走神經背核與孤束核,它們的位置是從腹內側至背外側的關係;三叉神經脊束核和脊束比上一切面粗大,但位置不變;網狀結構占據錐體束背外側的大部分區域。上一切面的各纖維束位置大致保持原位。

孤束核作為感覺核的神經

面神經

面神經是第七對腦神經,屬於混合神經。在腦橋和延髓之間出腦,穿過顱底的骨管出顱後轉向前,穿過腮腺交織成叢,再發出數支放射分布於面部表情肌。面神經由粗大的運動根和細小的中間神經(感覺根)組成。包含3種主要纖維成分:軀體傳出纖維起於面神經核,位於腦橋中下部,其軸突支配表情肌的運動;內臟傳出纖維起於腦橋泌涎核,位於腦橋下部網狀結構內,屬副交感節前纖維,節後纖維布於淚腺、頜下腺、舌下腺及鼻齶黏膜腺,為控制腺體分泌的神經;內臟傳入纖維(味覺纖維)的胞體位於膝神經節內,周圍突布於舌前2/3處及齶部的味蕾,中樞突止於孤束核。面神經控制面部表情肌的運動、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前部的味覺。面神經損傷主要表現為面部表情肌癱瘓,口角歪斜,眼不能閉合,還伴有味覺和泌涎障礙等。

舌咽神經

舌咽神經是混合性神經,在延髓的上部、橄欖體與小腦下腳之間的溝內出腦,經靜脈孔出顱,在頸內動、靜脈之間下降,繞頸內動脈向前,經舌骨舌肌內側達舌根,分成終支。
舌咽神經包括感覺、運動和副交感三類。感覺起源於上神經節及岩(下)神經節,其周圍分布於:①舌後1/3的味蕾,傳導味覺;②至咽部、軟齶、舌後1/3、扁桃體、兩側齶弓、耳咽管以及鼓室,接受黏膜感覺;③至頸動脈竇和頸動脈球即竇神經(與呼吸、脈搏、血壓的調節反射有關)。它們的中樞支皆終止於延髓的孤束核。運動起自疑核,分布於莖突咽肌,功能是提高咽穹窿。副交感起自下涎核,經鼓室神經、岩淺小神經,終止於耳神經節,節後纖維支配腮腺分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