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寒相,是粵語中的辭彙,指吝嗇小氣、算計別人令人憎厭的人。孤寒相亦指貧寒、低微,凡事都要沾盡他人的便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寒相
- 釋義:指吝嗇小氣之相
- 辭彙:粵方言,形容詞
- 相貌特徵:鼻內空囊斜目
特徵,解析,
特徵
該面相特徵為鼻內空囊斜目,此人奸滑必要提防,水星角卸乃係孤寒相。國語說的吝嗇,廣東人叫做孤寒。還可以由孤寒衍生出“孤寒種”、“孤寒度”。加個種字,是說他有遺傳基因,一向如此,難以改變。加個度字,是強調他的孤寒和他的斤斤計較有關。外相孤寒生得過骨輕肉薄的人,這類人比較容易為錢財所困。在廣東白話里,常常能夠聽到“孤寒”、“孤寒相”,一般用之於對人的評價。
解析
孤寒相,是粵方言的辭彙,等同於國語的吝嗇、小氣。如,“做人無好貢孤寒了。”孤寒佬、孤寒種、孤寒鬼即吝嗇鬼。比一般孤寒還要摳門兒的,又叫孤寒鐸(t蘅k21,音近剁)。
為什麼會說“孤寒”呢?《說文·子部》:“孤,無父也。”寒,則“凍也”,又指貧困、低微,如寒士、寒人、寒舍。因此,“孤寒”常指家世寒微,無可依恃,或出身貧寒的士人。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李太尉德裕頗為寒畯開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寒酸,本作 “寒畯”,形容窮苦讀書人的窘態。從詩中可見,“孤寒”(即貧困、低微的人)往往跟“寒酸”相聯繫。在古代,孤寒、寒酸本是中性詞,許多時候還是褒義詞,如宋歐陽修《論班行未有舉薦之法札子》:“其間雖容時有濫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獲進。”為什麼這箇中性甚至是褒義的“孤寒”會演變成貶義的吝嗇的同義詞呢?這跟“冤枉”的演變道理一樣,反映了古今詞義,尤其是書面語與口語感情色彩和詞義的一種變化。只不過 “冤枉”是從貶義變成褒義,“孤寒”是從中性、褒義變為貶義罷了。這種變化也不乏先例。如“爪牙”,古代指武臣和得力助手。韓愈 《與鳳翔邢尚書書》:“今閣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而今天,“爪牙”卻成了壞人的黨羽和幫凶。又如“渾渾噩噩”。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周書噩噩爾。”本是褒義,形容渾樸嚴肅,而今天卻成了指渾沌無知的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