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

季金

季金(?~1598年12月),字長庚,浙江溫嶺松門衛(今溫嶺市松門鎮)人。明朝抗倭名將。

隆慶二年(1568年)武進士,授海鹽備倭把總,後升游擊。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再次入侵朝鮮,次年二月,季金奉命赴朝,參加抗倭援朝戰爭,歸屬總兵陳璘水師。十日,中朝聯軍水師控制露梁海峽,圍困日本水軍。十一月十九日,日援軍進入伏擊海域,被聯軍阻擊,明軍副總兵鄧子龍陣亡,副將陳蠶、游擊季金及時增援轉勝,焚日戰船,日軍無鬥志大敗。二十一日,陳璘率季金等揮師曳橋,焚毀南逃戰船數艘,迫小西行長殘部逃遁。次年,赴朝將士班師,季金升參將。後歷鎮江副總兵,都督僉事。

死後,朝廷追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崇禎十六年(1643年),崇禎皇帝贈謚“忠武”。

基本介紹

  • 本名:季金
  • 別稱:忠武公
  • 字號:字長庚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溫嶺松門衛
  • 去世時間:1598年12月
  • 主要作品:《友人招游委羽洞作》
  • 主要成就:露梁海戰中率浙直水師痛擊日軍,扭轉戰局
  • 官職:副總兵、都督僉事
  • 追封:一級宣武功臣
  • 諡號:忠武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抗倭援朝,人物評價,個人作品,人物軼事,後世紀念,墓址,古今島關王廟,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季金出身於古松門衛武將世家,從祖輩到松門衛任指揮,有五代任武職。季金為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武科進士,列第三名,是溫嶺歷史上武進士考試名次最高的。季金登武舉後,被授予浙江海鹽備倭將軍,後升任廣東潮州參將,由於擒獲大盜鮑士秀,立下功勞,進爵總兵。此後,請得朝廷允許退職回家養親。重新起用,補山東臨清參將,後升任鎮江副總兵。

抗倭援朝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季金以欽差統領浙直水兵游擊將軍的名銜,被朝廷派遣至朝鮮戰場,和鄧子龍、陳蠶將軍一起歸屬陳璘部隊。水軍提督陳璘率廣東水師,副將鄧子龍、陳蠶,浙直水師游擊將軍季金等,合計13000士兵,配合李舜臣封鎖慶崗、金羅、忠清三道的出海口,季金部隊駐忠清南道。
季金季金
主詞條:露梁海戰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露梁海戰爆發,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艦包圍500艘日本戰艦,明軍由陳璘統帥,副將鄧子龍、陳蠶、游擊馬文煥、季金等皆由其統屬,朝鮮水師統帥李舜臣身先士卒,明軍老將鄧子龍奮不顧身,都在激戰中英勇犧牲。陳璘又派陳蠶、季金率軍支援。 露梁海戰勝利後,季金班師回朝,進爵都督僉事。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為表彰季金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

人物評價

李昖:大人於露梁之戰,先登力擊,賊之敗遁,皆大人之功也。
白振南:都護季爺,奉天子命,將越甲三千餘人,東抵小國。時賊勢方熾,人民遠竄,及公至,嚴令軍士,撫循人民,人民喜附公舟師而居之,不旬月以至數千家。與賊戰於曳橋,公身先士卒,被瘡猶裹瘡力戰,士卒奮勇,無不一當百,賊大敗逐北,公功實居多焉。
佚名:將軍既仁而化,令以廉簡,威與德並濟,得三千同德之士。仁之至渥也,化至神也。

個人作品

《友人招游委羽洞作》,見於《委羽山志》

人物軼事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仲冬,季金的船隊在海上沒有下錨,海浪突然來了,很多船都沉沒了,季金臉色不動,一看船工被凍濕,季金脫下衣服披到船工身上。季金因此感動了兵士。

後世紀念

墓址

季金墓,位於浙江溫嶺松門鎮松南村虎坑山上的一處古墓,墓前有一根斜插在平地上的石柱,是石坊之類的建築中拆下的,上面依稀可辨“任公保寧”等字,“寧”字下面的一字看不清楚了。古墓前有一塊簡陋的石碑,上書“許公之墓”四個字,“許公”前另有兩字難辨認,這碑石應該是後來所立的。

古今島關王廟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6月,明軍統帥陳璘在天津橋夢見關羽,傳授軍機;秋天水軍到達古今島,關羽再次託夢。於是陳璘出數百金,與季金一起在涌金山(今勇劒山)下建廟。9月竣工,陳璘、季金親往致祭。廟匾題“威揚萬里”,旁刻“萬曆戊戌(1598年)晚秋和浙直水營官兵一起修建”。15尺長的木板題有陳璘、季金的姓名、職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