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季羨林評傳》從季羨林曲折的求學生涯、學術研究、業餘生活等,再現了季羨林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廣博弘大的學術造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一位世紀老人、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並從學術研究的觀點進行評價。
作品目錄
緒論 從大學問家到大思想家 | 第一章 當代中國的首席印度學家 | 第二章 徹悟真諦的佛學家 | 第三章 開宗立派的東方學家 |
---|
一、一位博大精深的大學問家 二、一位引領潮流的大思想家 | 一、正面研究印度主流文學 二、全力建設印度學研究隊伍 | 一、享譽中外的佛教語言學家 二、佛學研究史上的偉大里程碑 三、現代佛教事業的重要推動者 | 一、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 二、學術格局和學術氣象 三、治學之道與學術品格 |
第四章 不可或缺的翻譯家 | 第五章 名副其實的比較文學大家 | 第六章 獨樹一幟的學者散文家 | 第七章 文化交流的偉大重鎮 |
---|
一、翻譯作品的數量與品相 二、出自翻譯實踐的季氏譯論 三、對翻譯工作的組織與支持 | 一、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的掌舵人 二、比較文學研究的學術成就 三、季羨林比較文學論綱 | 一、季羨林散文的創作歷程 二、季羨林散文資源優勢分析 三、季羨林散文審美賞析 四、季羨林散文創作守則 五、名家眼中的季羨林散文 | 一、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實踐 二、文化交流研究學術成果豐碩 |
第八章 胸懷世界的敦煌吐魯番學家 | 第九章 篤信馬克思主義的大學問家 | 第十章 季羨林的情感世界 | 附錄 |
---|
一、敦煌吐魯番學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大力培育敦煌吐魯番學人才 三、籌建經營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 | 一、早年受到“左聯作家”的深刻影響 二、在翻譯中了解相信馬克思主義 三、在學術研究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 四、正確處理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 | | 附編:我為何要寫《季羨林評傳》 附錄:季羨林學術年譜簡編 後記 |
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該評傳依託大量的人證、物證,以事實說話,論從史出,給人以較大的可信度。文中說季羨林自認為在義理、辭章、考據三大領域中,“我最不喜歡義理”“最喜歡考證,亦稱考據”。“可是,也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到了晚年,‘老年忽發少年狂’,我竟對義理產生了興趣,發表了許多有關義理的怪論。箇中緣由,我自己也尚不能解釋清楚。”評傳作者對季先生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問題,進行了主客觀兩方面的分析,認為他在主觀方面是受到了中國和德國兩種學術傳統的影響所致,而後來這些主觀方面的因素“順應了客觀形勢的發展”。具體而言,“從時間節點上說,1992年的《‘天人合一’新解》是季羨林從考證走向義理的重要轉折。”最後作者得出結論認為:“考證研究造就了一位學問家季羨林,義理文章將學問家季羨林變成了思想家季羨林。這兩者的貢獻都是中國學術所需要的,從貢獻和影響來說,毫無疑問季羨林晚年的義理文章大大超越了他所有的考證文章。”這種結論顯然是有大量的史料做依據才得出的,具有令人信服而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該評傳另一個亮點是口述史料的運用。文中運用口述史料多達15處之多。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評傳“附編:我為何要寫《季羨林評傳》”中的第四部分“季羨林對我所做的口述”。內容主要涉及“季羨林的赤貧家庭”“關於湖北賑災彩票中頭彩的故事”“關於季羨林家中收藏的談話”三方面的材料。之所以說這三則口述材料重要,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解決當下諸多街談巷議的疑問。一是季羨林留學10年西裝革履,怎么會是赤貧家庭。二是不少關於季羨林的評論中都有關於其父輩購買湖北水災賑災彩票中頭彩的故事。版本眾多,其說不一。三是季羨林家中收藏所引起的身後公案。作者的這三段口述史材料,對於解決社會上這三個疑問頗具說服力。
作品評價
《季羨林評傳》是第一本全面、系統、深入研究和評價季羨林的人生和學術的專著。此書的出版在中國當代學術史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國印度學研究史、中國當代佛學研究史、中國東方學研究史、中國現代翻譯史、中國現代敦煌吐魯番研究史等等領域,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參考意義和史料價值。
(齊魯網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郁龍余教授,男,1946年生,上海人,中國印度文學、文化比較研究專家。1965年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印地語專業,師從季羨林、金克木、劉安武諸師,學習印度語言文學。1970年畢業留校任教,1983年升講師。1984年調入深圳大學中文系,1991年升副教授,1996年升教授。歷任深圳大學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文學院院長暨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和留學生教學部主任,現任深圳大學留學生教學部和師範學院顧問、印度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獲深圳大學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