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全集(第4卷)》收編作者撰寫的部分回憶錄及日記,包括《我的國小和中學》、《我的中學時代》、《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清華園日記》、《高中國文教員一年》、《留德十年》及《二戰心影》。為求脈絡清晰,故按文章內容所反映的時代順序排列。《我的國小和中學》2002年在《文史哲》雜誌發表時,曾被分割為兩篇並分別冠題為《我的國小和中學》和《我的高中》,現在恢復原貌。《清華園日記》是作者於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所寫的日記,時間跨度為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曾分別出版過影印本與排印本(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排印本為了便於讀者了解日記內容和當時的歷史背景,請北京大學高鴻博士對一些重要的人名作了簡要注釋,對日記中出現的外文(主要是英語和德語)作了翻譯。本卷基本以排印本為底本,對高鴻博士所作的注釋仍予保留並略有增刪,漏字在“”中補出。對屬於漢字今昔使用習慣上不同的,在整理中一律照舊。繁體字按照簡化字編排,不再另外標註。《留德十年》記述了作者1935—1945年赴德求學的經過,原有若干種不同版本的單行本行世,這次則依據東方出版社1992年的初版排定。
基本介紹
- 書名:季羨林全集:日記•回憶錄1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083757, 9787560083759
- 作者:季羨林 《季羨林全集》編輯出版委員會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頁數:582頁
- 開本:16
- 品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內容簡介
我寫日記,有感即發,文不加點,速度極快,從文字上看,有時難免有披頭散髮之感,卻有一種真情流貫其中,與那種峨冠博帶式的文章迥異其趣。
寫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回憶的過程,……把我遇到的人都重新召喚到我的眼前,儘管有的早已長眠地下了;然而在我眼前,他們都仍然是活的。
——季羨林
圖書目錄
小引
回憶一師附小
回憶新育國小
回憶正誼中學
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回憶濟南高中
結語
我的中學時代
一 國中時期
二 高中時代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
清華園日記
引言
1930-1932年的簡略回顧
我的老師們
自序
日記第一冊
日記第二冊(1932.10.29-1933.10.31)
日記第三冊(1933.11.1-1934.11.23)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一 校長
二 教員
三 上課
四 我同學生的關係
五 我同校長的關係
六 我的苦悶
七 我親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劇
八 天賜良機
留德十年
楔子
一 留學熱
二 天賜良機
三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四 滿洲車上
五 在哈爾濱
六 過西伯利亞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十 道路終於找到了
十一 懷念母親
十二 二年生活
十三 章用一家
十四 漢學研究所
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十六 完成學業嘗試回國
十七 大轟炸
十八 在飢餓地獄中
十九 山中逸趣
二十 烽火連八歲家書抵億金
二一 我的老師們
二二 學習吐火羅文
二三 我的女房東
二四 反希特勒的人們
二五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二六 邁耶(Meyer)一家
二七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
二八 盟國
二九 優勝記略
三十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三一 別哥廷根
三二 赴瑞士
三三 在弗里堡(Fribourg)
三四 同使館的鬥爭
三五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三六 船上生活
三七 西貢二月
三八 從西貢到香港
三九 回到祖國的懷抱
餘音裊裊
二 戰心影
一 山雨欲來風滿樓
二 抬眼望盡天涯路
三 柏林王氣黯然收
文摘
學校全名應該是山東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國小。
我於1917年陰曆年時分從老家山東清平(現劃歸臨清市)到了濟南,投靠叔父。大概就在這一年,念了幾個月的私塾,地點在曹家巷。第二年,就上了一師附小。地點在南城門內升官街西頭。所謂“升官街”,與升官發財毫無關係。“官”是“棺”的同音字,這一條街上棺材鋪林立。大家忌諱這個“棺”字,所以改謂升官街,禮也。
附小好像是沒有校長,由一師校長兼任。當時的一師校長是王士棟,字祝晨,綽號“王大牛”。他是山東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國一創建,他就是活躍的積極分子,擔任過教育界的什麼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為山東教育界的元老,在學界享有盛譽。當時,一師和一中並稱,都是山東省立重要的學校,因此,一師校長也是一個重要的職位。在一個七八歲的小學生眼中,校長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運真正會捉弄人,在十六年以後,在1934年,我在清華大學畢業後到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來教書,王祝晨老師也在這裡教歷史,我們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師方面,在一師附小時,他根本不會知道我這樣一個小學生,他對此事,決不會有什麼感觸。而在我呢,情況卻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對他執弟子禮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裡直樂。
我大概在一師附小隻待了一年多,不到兩年,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換過一次教室,足見我在那裡升過一次級。至於教學的情況,老師的情況,則一概記不起來了。唯一的殘留在記憶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認識了一個“盔”字,也並不是在國文課堂上,而是在手工課堂上。老師教我們用紙摺疊東西,其中有一個頭盔,知道我們不會寫這個字,所以用粉筆寫在黑板上。這事情發生在一間大而長的教室中,室中光線不好,有點黯淡,學生人數不少。教員寫完了這個字以後,回頭看學生,戴著近視眼鏡的臉上,有一絲笑容。
我在記憶里深挖,再深挖,實在挖不出多少東西來。學校的整個建築,一團模糊。教室的情況,如雲似霧。教師的名字,一個也記不住。學習的情況,如海上三山,糊裡糊塗。總之是一點具體的影像也沒有。我只記得,李長之是我的同班。因為他後來成了名人,所以才記得清楚,當時對他的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最奇怪的是,我記得了一個叫卞蘊珩的同學。他大概是長得非常漂亮,行為也極瀟灑。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男女外表的美醜,他們是不關心的。可不知為什麼,我競記住了卞蘊珩,只是這個名字我就覺得美妙無比。此人後來再沒有見過。對我來說,他成為一條神龍。
此外,關於我自己,還能回憶起幾件小事。首先,我做過一次生意。我住在南關佛山街,走到西頭,過馬路就是正覺寺街。街東頭有一個地方,叫新橋。這裡有一所炒賣五香花生米的小鋪子。鋪子雖小,名氣卻極大。這裡的五香花生米(濟南俗稱長果仁)又成又香,遠近馳名。我經常到這裡來買。我上一師附小,一出佛山街就是新橋,可以稱為順路。有一天,不知為什麼,我忽發奇想,用自己從早點費中積攢起來的一些小制錢(中間有四方孔的銅幣)買了半斤五香長果仁,再用紙分包成若干包,帶到學校里向小同學兜售,他們都震於新橋花生米的大名,紛紛搶購,結果我賺了一些小制錢,嘗到做買賣的甜頭,偷偷向我家的阿姨王媽報告。這樣大概做了幾次。我可真沒有想到,自己在七八歲時競顯露出來了做生意的“天才”。可惜我以後“誤”入“歧途”,“天才”沒有得到發展。否則,如果我投筆從賈,說不定我早已成為一個大款,揮金如土,不像現在這樣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斤斤計算了。我是一個被埋沒了的“天才”。
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滾鐵圈。我一閉眼,仿佛就能看到一個八歲的孩子,用一根前面彎成鉤的鐵條,推著一個鐵圈,在升官街上從東向西飛跑,耳中仿佛還能聽到鐵圈在青石板路上滾動的聲音。這就是我自己。有一陣子,我迷上了滾鐵圈這種活動。在南門內外的大街上沒法推滾,因為車馬行人,喧鬧擁擠。一轉入升官街,車少人稀,英雄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我用不著拐彎,一氣就推到附小的大門。
然而,世事多變,風雲突起。為了一件沒有法子說是大是小的、說起來簡直是滑稽的事兒,我離開了一師附小,轉了學。原來,當時正是“五四”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候,而一師校長王祝晨是新派人物,立即起來回響,改文言為白話。忘記了是哪個書局出版的國文教科書中選了一篇名傳世界的童話《阿拉伯的駱駝》,內容講的是:在沙漠大風暴中,主人躲進自己搭起來的帳篷,而把駱駝留在帳外。駱駝忍受不住風沙之苦,哀告主人說:“只讓我把頭放進帳篷行不行?”主人答應了。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告說:“讓我把前身放進去行不行?”主人又答應了。又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告說:“讓我全身都進去行不行?”主人答應後,自己卻被駱駝擠出了帳篷。童話的意義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這篇課文競讓叔父看到了。他大為驚詫,高聲說:“駱駝怎么能說話呢!荒唐!荒唐!轉學!轉學!”
序言
到了今天,想把已經出過二十四卷的《季羨林文集》繼續編纂下去,準備先編四五本。我已經把《學海泛槎》(學術回憶錄)交給了江西教育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吳明華先生。但此書只有十幾萬字,如編為一卷,顯得太單薄。我於是想到了清華求學的四年。我原來是想動手寫的,再寫上十幾萬字,二者湊齊了,可得三十餘萬字,成為一卷,像個樣子了。
我找出了文革抄家時抄走的後來又還回來的日記,把前四本拿了出來,仔細看了看,面生可疑,好像不是出於自己之手。大概七十多年前日記寫出來後從未再看過。我雖然攜它走遍了半個地球,卻是攜而不讀。今天讀起來,才知道,我記日記自1928年起,當時我十七歲,正值日寇占領了濟南我失學家居。到了次年,我考上了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日記就中止了。1930年,我高中畢業,到北平來,考入清華大學。入學後前兩年,也沒有記日記。為什麼寫日記?我說不出。為什麼又停寫?我說不出。為什麼又提筆開始寫?我也說不出。好在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與國家大事無關的事情,就讓它成為一筆糊塗賬吧。
可是現在卻成了問題。我要寫回憶清華讀書四年的經歷,日記卻缺了前兩年的,成了一隻無頭的蜻蜓。雖然這兩年的事情我還能回憶起來,而且自信還能相當準確,我還沒有患上老年痴呆症;可是時間的細節卻無從回憶了。這是頗令人感到遺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