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使大史克對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是中國的散文,出處:《左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季文子使大史克對
  • 作品出處:《左傳
  • 文學體裁歷史散文
  • 內容簡介:莒紀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
基本信息,原文,注釋,譯文,評析,

基本信息

作品名:季文子使大史克對
體裁:歷史散文

原文

莒紀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仆,且多行無禮於國。仆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①,曰:“今日必達②。”公問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
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③。’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誓命》曰:‘毀則為賊,掩賊為藏。竊賄為盜,盜器為奸。主藏之名,賴奸之用,為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行父還觀莒仆,莫可則也。孝敬忠信為吉德,盜賊藏奸為凶德。夫莒仆,則其孝敬,則弒君父矣;則其忠信,則竊寶玉矣。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奸兆也。保而利之,則主藏也。以訓則昏,民無則焉。不度於善,而皆在於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④,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⑤。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以至於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頑囂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⑥。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⑦。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⑧。此三族也,世濟其凶,增其惡名,以至於堯,堯不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⑨。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無違教也。曰‘納於百揆,百揆時序’,無廢事也。曰‘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無凶人也。
“舜有大功二十而為天子,今行父雖未獲一吉人,去一凶矣,於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幾免於戾乎⑩?”

注釋

①季文子:魯國當時的執政大臣季孫行父,諡號文。
②達:做到。
鷹鸇(zhān):鷹、鸇皆為兇猛的鳥,食肉。
④隤(tuí)(kǎi):人名。檮(táo)戭(yǎn):人名。尨(pánɡ)降:人名。
⑤愷(kǎi):和樂。
渾敦:不開通的樣子。
⑦窮奇:貧乏而怪異的樣子。
⑧檮杌:凶頑沒有可比的樣子。
⑨饕(tāo)餮(tiè):貪財的樣子。
⑩戾:罪惡。

譯文

莒國的紀公生了太子仆,又生了季佗,他喜愛季佗廢了仆的太子位,同時又在國內做了很多不守禮法的事。太子仆就利用國人的勢力把紀公殺掉了,帶著國內的寶物逃奔到魯國,把這些寶器送給魯宣公。魯宣公命令給太子仆一處地方,說:“今天必須授給他。”魯大夫季文子讓司寇把太子仆逐出魯國,說:“今天必須把他趕出境外。”魯宣公問季文子為什麼這樣做。季文子讓太史克對魯宣公說:
“先頭去世的大夫臧文仲教導季文子對待君主的禮法,季文子奉行這些禮法服務於君主面前,不敢有缺失和丟棄。這些禮法是:‘看到對待君主有禮度的人,就服侍他,好像孝子對父母的贍養;看到對待自己君主不守禮度的人,就誅罰他,要像鷹鸇一類兇猛的鳥追捕小鳥雀一樣。’我們的祖先周公制定《周禮》時說:‘禮法的原則是用來衡量觀察德行的,德行是用來處理事務的,事務是用來衡量功績的,功績是用來供養人民的。’他作《誓命》說:‘毀棄禮法就是賊子,隱藏賊人就是窩贓;偷竊財物就是盜寇,盜竊國家寶器就是竊取君位。擔當窩贓的名聲,依恃奸賊的器用,都是大的兇惡的德行,都在常刑無赦的範圍,用九種刑法的任一種處理都不過分。’季文子回顧這些原則用來觀察莒國仆的行為,沒有一點是可以效法的。孝敬、忠信都是善良美好的德行,盜賊、窩贓都是兇惡的德行。那個仆,如果效法他的孝敬,那么他殺了他的君父;如果效法他的忠信,那么他盜竊了國家的寶玉。看他的人,那就是一個盜賊;看他的器物,那就是竊奪君位的象徵。保護他並以他的器物為利,就是窩贓的主人。用他的行為來訓導人民就會昏亂,人民就沒有準則可以效法。他的行為都不屬於善德,而都屬於凶德,所以驅逐了他。
“過去高陽氏有賢良的兒子八人,稱為蒼舒、隤、檮戭、大臨、彧降、庭堅仲容、叔達,(他們有八種美德:)舉措都合禮法的‘齊’、寬博通達的‘聖’、度量寬宏的‘廣’、思慮深遠的‘淵’、洞見幽微的‘明’、言行相符的‘允’、交遊厚道的‘篤’、秉心純直的‘誠’,天下的人民稱他們是八位和樂的人。高辛氏也有賢良的兒子八人,叫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他們也有八種美德:)謹心奉上的‘忠’、臨事勤敏的‘肅’、治身唯謹的‘共’、行為精粹的‘懿’、思慮周詳的‘宣’、善良友愛的‘慈’、拯救貧乏的‘惠’、與物無爭的‘和’,天下人民稱他們為八位善良的人。這十六個族系,每一代都繼承著美德,不使美名隕落。一直延續到堯統治天下,堯不能推舉他們的後代為官。舜做堯的臣子,推舉八位和樂之人的後代做官,讓他們管理土地,從而管理國家各種事務,使各種事務都能依時完成而有條不紊,達到土地平整上天和順。舜又推舉八位善良的人的後代,讓他們傳布聲教於全國,使全國做到為父者有恩義,為母者有慈愛,為兄者友愛,為弟者恭順,為子者孝敬,家國內外和睦親切。
“過去帝鴻氏有沒有賢才的兒子,掩蔽仁義隱藏盜賊,喜好做兇惡的事,與兇惡的東西相比類,頑劣不講友好,與他們的同類者互相聯屬,天下人民稱他們為不開通的渾敦。少嗥氏也有沒有賢才的兒子,他們毀滅信義廢棄忠誠,掩飾惡言,安於聽讒言,信用邪僻之人,施行讒佞隱藏罪惡,用來誣衊盛德,天下人民稱他們為窮乏而怪異的人。顓頊氏有沒有賢才的兒子,不可教育訓導,不懂得善言,教訓他頑劣不通,捨棄了他,他更頑劣,踐踏光明的德行,用來擾亂上天規定的秩序,天下的人民稱他們是再不能凶頑的人了。這三個族系,世代繼承了兇惡,不斷增加他們的惡名。到堯統治天下的時候堯不能把他們去掉。縉雲氏有沒有賢才的兒子,貪吃飲食,貪占財物,沒有滿足,聚積搜刮糧食財物,不知有限度,不管孤貧寡弱,不體恤窮乏的人,天下人民把他們與以上三個凶族相比,稱他們為無限貪婪之人。舜做堯的臣子,敞開四門以接納賓客,流放了四家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都被投放到四方荒遠之地,讓他們去抵禦山神怪物。所以當堯死後天下人團結如一,同心擁戴舜,讓他做天子,因為他推舉了十六個輔佐國家的人,去掉了四家凶族。所以《虞書》歷數舜的功勞,說:‘敬重宣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種道德,使五種道德都得以推行。’這是說舜不背棄教化。又說:‘事情都各有各的管理,都做到有條不紊。’是說他沒有廢棄一切事情。又說:‘在四門接待賓客賢才,遠方的諸侯都恭恭敬敬地來到。’是說國內沒有兇惡的人。
“舜建立的大功有二十項才做了天子,現在季文子雖然還沒有得到一個善人,但去掉了一個凶人,與舜的功勞相比,只有二十分之一,這總可有望免去罪過了吧?”

評析

魯文公十八年(前609),莒國太子仆殺了其父紀公而逃奔到魯國魯宣公讓給他一處地方,而魯國國相季文子則命令把他趕出國境,並讓太史向魯宣公說明驅逐太子仆的原因,是太子仆不孝敬、不忠誠,“莫可則也”。從中可以看到季文子對西周禮法的極力維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