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刀苗寨位於巴拉河畔,距離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凱里東南部20公里。該寨主要景點有百年糧倉、神仙洞、埋壇山、牛馬醃腳印、鼓藏場、風水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刀苗寨
- 主要景點:百年糧倉
- 主要節日:七月吃新節,農曆十月苗年節
- 位置:巴拉河畔
簡介,主要景點,相關傳說,
簡介
位於巴拉河畔的季刀苗寨,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樹參天,風景宜人,民族風俗淳樸、動人、濃郁。
2004年,季刀村被貴州省列為巴拉河鄉村旅遊區的村寨之一。
到這裡,有幾個方面值得大家觀賞遊覽,一是踏百年古道,體驗老百姓的勤勞;二是看百年糧倉,遙想勞動人民的智慧;三是聽百年古歌,觀民間文化;四是望百年古樹,思世事滄桑;五是游巴拉河河水,享清泉飛流之歡暢。
來到季刀苗寨,可以品嘗苗家烹飪的苗王魚(青椒拌素魚)、酸湯魚、雞八塊、醃魚、醃肉、醃湯等巴拉河風味菜餚。
主要景點
季刀苗寨有幾個方面值得觀賞遊覽,一是觀百年古道,窺見百姓的勤勞;二是看百年糧倉,遙想百姓的智慧;三是聽百年古歌,賞民間民族文化;四是望百年古樹,思世事滄桑;五是戲巴拉河水,享源遠流長的生活神話。總之,到季刀才知道通往苗嶺古棧道上有許多的神奇故事。
百年糧倉
季刀苗寨的百年糧倉,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當時,寨子人口少,住房分散,糧倉也隨各戶修建,由於社會治安差,盜賊搶劫和火災時有發生,糧食遭受嚴重損失,人們為之惶恐不安。因山谷溪水從這裡順流而下,這裡又是寨子的心臟地帶,在村寨長老的建議下,人們都把糧倉搬到此地集中修建,在糧倉四周修建住房防守,並安了寨門。這樣,既防火又防盜,糧食不再遭受損失,人們安居樂業,百年糧倉從此世世代代保存下來。
相關傳說
- 牛馬腳印的來歷
關於牛馬腳印的來歷。傳說在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炙烤著整個天地。大地上,岩石都被燒烤熔了,樹木枯焦、水源絕繼,天河也乾涸了,人畜都找不到水喝,人們艱難地在烈日和缺水下生活。這裡還倖存一股小水源、長年不斷。人們都從四面八方到這裡取水喝。天上的仙人也拉著神牛神馬到這裡來飲水。由此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牛馬腳印。
- 埋壇山的傳說
關於埋壇山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寨子經常發生火災。人們經過大火洗劫後,都很重視防火工作,但火災也還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長老們便請巫師來看,巫師看後說,寨子對面的山是個火把,對著寨子燒,您們必須在村背後大山頂上安放一個大壇,並擇吉日良辰請巫師念佛咒經,請天上神靈保佑。從此,這座山就叫埋壇山,幾百年來,寨子再也沒有發生過火災。儘管這段故事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但卻反映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的願望。
- 鼓藏場的故事
關於鼓藏場的故事。相傳本寨祖先,喜愛銅鼓和蘆笙,逢年過節,吹蘆笙、跳銅鼓,熱鬧非凡。後來,銅鼓場架鼓的木柱朽了,需要更換,寨老們上山反覆挑選,最後選中了一根筆直較好的樹子,在擇好吉日上山去砍樹時,發現有一人被老虎咬死在樹腳下,長老們覺得不吉利,若要這根樹子來架鼓,等於“引狼入室”,樹也不砍了,回來後便把銅鼓埋了,並立下遺囑:後代不得再搞銅鼓,從此,寨子的銅鼓便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