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興全
- 別名:瑪哈依爾·依波欠
- 民族:鄂倫春族
- 出生地:阿爾皮河畔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82年
- 代表作品:卡拉爾和庫德爾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孟興全,亦名瑪哈依爾·依波欠,鄂倫春族。1911年生。阿爾皮河畔人,後定居遜河鎮(今黑龍江省遜克縣)。4歲喪母,父續妻後兩年也病故。因屢遭後母欺凌,被迫出走,過著不得溫飽的流浪生活。
人物經歷
孟興全後來廣泛接觸民間文化活動,受到感染和薰陶,逐漸成為能歌善舞、會彈愛說的民間歌手。對《英雄格帕欠》這部長篇宏著,會說唱3種口頭敘事本,在同齡夥伴中頗有名氣。16歲參加抗聯當聯絡員,穿行於鄂倫春各部落和漢族村屯、金礦、煤礦之間,蒐集許多奇聞軼事,豐富了說唱內容。後來,到烏都連被一家獵民招為女婿,並被迫參加山林隊,在槍戰中不幸雙目失明。在漫長黑暗的日子裡,他更加痴迷於民間口頭文學。岳父岳母都是說唱能手,妻子戴艷佐是出色的歌手,對他影響至深。他學會了不少新的說唱故事和敘事歌,如《卡拉爾和庫德爾》、《大青山和小青山》、《薇麗彥和英沙布》等。他還能加工提煉進行創作,如他自編自唱的《孤兒歌》淒涼悲傷,催人淚下。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口頭傳承的藝術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創造,成為鄂倫春族民間較著名的盲人歌手。他是鄂倫春族史詩“摩蘇崑”《英雄格帕欠》的說唱人之一,也是長篇《堅珠思》(敘事詩)、《薇麗彥和英沙布》以及很多神話、傳說、故事、說唱、敘事詩、童話、寓言、笑話、諺語等鄂倫春民間口頭文學作品的繼承、創作和傳播者。獵民們譽他為“說唱能手”、“故事簍子”、“笑話大王”,受到獵民們的尊敬和喜愛。
“文化大革命”後,繼續從事民間說唱文學活動,經常接待各級採風團組和社會調查組,提供大量的民族、社會、歷史、文化、民俗、語言等方面的口碑資料。他向新鄂鄉文化站的業餘民間文學工作者,講述《艾加爾貝和額如加貝》、《羊和老虎》、《夫妻墳》、《特昂格列的故事》、《罕貝舞的由來》、《烏勒爾名的由來》、《規勸》、《艾赫英日根》、《寶馬》、《卡拉爾和庫勒爾》等20多個故事。演唱《苦歌》、《孤兒歌》、《打獵獵歌》、《搖籃曲》、《賽馬的小伙阿奎亭》、《歌煤》、《烏滌爾河的姑娘》、《喪葬歌》、《歌唱新生活》等民歌20餘首。由他說唱的《薇麗彥和英沙布》、《英雄格帕欠》,發表在《黑龍江民間文學》第17、28集,民歌《賽馬的小伙阿奎亭》發表在《民間文學》雜誌1986年第4期。
他還關心培養一批新歌手,如歌手莫寶鳳、莫桂英、莫代琴(兒媳)、莫平琴、孟德林、孟淑珍等。
孟興全一生為保存民族文化遺產,為民族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
1982年,在新鄂村病逝,終年72歲。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口頭傳承的藝術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創造,成為鄂倫春族民間較著名的盲人歌手。他是鄂倫春族史詩“摩蘇崑”《英雄格帕欠》的說唱人之一,也是長篇《堅珠思》(敘事詩)、《薇麗彥和英沙布》以及很多神話、傳說、故事、說唱、敘事詩、童話、寓言、笑話、諺語等鄂倫春民間口頭文學作品的繼承、創作和傳播者。獵民們譽他為“說唱能手”、“故事簍子”、“笑話大王”,受到獵民們的尊敬和喜愛。
“文化大革命”後,繼續從事民間說唱文學活動,經常接待各級採風團組和社會調查組,提供大量的民族、社會、歷史、文化、民俗、語言等方面的口碑資料。他向新鄂鄉文化站的業餘民間文學工作者,講述《艾加爾貝和額如加貝》、《羊和老虎》、《夫妻墳》、《特昂格列的故事》、《罕貝舞的由來》、《烏勒爾名的由來》、《規勸》、《艾赫英日根》、《寶馬》、《卡拉爾和庫勒爾》等20多個故事。演唱《苦歌》、《孤兒歌》、《打獵獵歌》、《搖籃曲》、《賽馬的小伙阿奎亭》、《歌煤》、《烏滌爾河的姑娘》、《喪葬歌》、《歌唱新生活》等民歌20餘首。由他說唱的《薇麗彥和英沙布》、《英雄格帕欠》,發表在《黑龍江民間文學》第17、28集,民歌《賽馬的小伙阿奎亭》發表在《民間文學》雜誌1986年第4期。
他還關心培養一批新歌手,如歌手莫寶鳳、莫桂英、莫代琴(兒媳)、莫平琴、孟德林、孟淑珍等。
孟興全一生為保存民族文化遺產,為民族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
1982年,在新鄂村病逝,終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