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炎

孟繼炎

孟繼炎,煤礦機械專家,我國煤礦機械廠設計工作的開拓者,水力採煤設備研製和煤礦採掘運輸機電產品科研開發最早的技術行政領導與技術決策人之一。先後主持13個煤礦機械製造廠、33個礦區中央修理廠以及許多煤礦專業廠和非煤行業廠的新建與改擴建設計,為建立中國煤炭工業的機電設備制修手段、適應煤炭生產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做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繼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長清縣趙官鎮(現屬齊河縣)
  • 出生日期:1908年1月20日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早期成長經歷,報效國家,成就榮譽,社會評價,恢復工作,嚴格律己,工作態度,關懷青年,個人簡歷,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孟繼炎,字漢丞,出生在一個瀕臨沒落的地主家庭。13歲進濟南正誼中學讀書時,父親去世。此時他意識到封建大家庭就要解體,不能依靠家庭,只有發奮求學,學習自然科學,掌握一門技術,將來才能適應國家需要,個人也才有前途。由此,1924年9月他考入上海同濟大學工學院機械系讀書至1931年9月畢業。

早期成長經歷

1931年9月,在同濟大學畢業後,孟繼炎留校工廠任管理助教半年,後在上海求新造船廠機器部和捷成洋行機器部任工程師,畢業後的實踐,使孟繼炎有接觸實際鞏固書本知識、接觸工人增進工人思想感情的機會。
1935年9月,孟繼炎經人介紹進入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技術司炮兵科任技術員,後遷往漢口、重慶,任炮兵科技術研究處技術員。1938年至1940年曾奉命去匈牙利實習考察火炮軍械技術。回國後,先後在重慶兵工署、瀋陽兵工署、上海兵工署從事技術工作。後來擔任上海兵工署第六十一廠任副廠長期間,孟繼炎看到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可是南京國民政府卻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挑起了內戰。此時孟繼炎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幻想在事實面前徹底破滅了。他毅然拒絕隨南京國民政府撤往台灣,並加入護廠行列。1949年3月,孟繼炎脫離了兵工署,轉至上海通用機器廠(現上海汽輪機廠)任總工程師。

報效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剛逾不惑之年的孟繼炎感到中華振興的希望來到了,報效國家的時機也真正到來了。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國家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他積極準備投身國家重點建設項目。1950年4月調至華東工業部學習待命。1950年5月,出任撫順人造石油廠總工程師,參加火熱的恢復修建工作。1952 年7月至1954年3月,先後任撫順礦務局設計處、瀋陽煤礦設計院撫順工作組(後改為十三科)主任工程師,從此開始了他為祖國生產建設和科研事業貢獻力量的二十餘年煤炭生涯。1954 年被評為國家技術級二級工程師。
1954年4月,孟繼炎調任上海煤礦設計院工程師室主任、總工程師;1959年1月任上海煤礦機械設計院(現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分院)總工程師。孟繼炎是中國煤礦機械廠設計、水力採煤設備和採掘運輸機電產品開發最早的技術負責人之一。
由於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考察和實際工作的鍛鍊,孟繼炎政治覺悟不斷提高,1960年4月他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實現了。他由一名曾經“遠離政治組織”的老知識分子轉變為一名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技術行政領導幹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知識分子集中的設計院引起強烈反響,特別對中老年知識分子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教育作用。入黨以後,孟繼炎更是自覺地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加強學習和修養,團結和帶動科技人員、職工民眾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完成各項設計研究任務。
1975年孟繼炎在上海病逝。

成就榮譽

中華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煤礦,除開灤、撫順、淮南、焦作、大同、陽泉、淄博、棗莊等礦外,規模都很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後,全是笨重的體力勞動作業。由於長期掠奪式開採和戰爭的破壞,回到人民手中的衰敗不堪的煤礦絕大多數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1948年全國原煤產量僅2010萬t,1949年增至3243萬t。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煤礦全面恢復生產,進行老礦技術改造和部分新礦建設。為了適應煤礦生產建設與大規模發展的需要,儘快增強煤礦機電設備制修手段,提高機械化水平,必須有計畫地進行煤礦機電設備製造廠和礦區中央修理廠的建設。具有機械專業紮實基礎和豐富經驗的孟繼炎,從1952年在撫順礦務局設計處就接觸、領導煤礦機械制修廠的設計工作,是第一代此項專業設計工作的開拓者。
1954年4月調任上海煤礦設計院後至1965年,總工程師孟繼炎先後主持過張家口、淮南、鄭州、西安、徐州、雞西新廠等13個煤礦機械製造廠和分布在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安徽、江蘇、江西、黑龍江、吉林、陝西、四川、內蒙等省區的33個礦區中央修理廠以及許多煤礦專業廠(如礦燈廠、安全儀器廠、專用設備廠等)和非煤行業廠整體車間的設計。這些設計,多數是新建的,少數擴建或改建,這些廠的建成使中國煤炭生產所必須的機電設備制修手段基本得到合理布局,如今大都發展成為煤炭行業的骨幹企業,為中國煤礦機械化的大發展、提供採掘運輸機械化裝備打下基礎。
孟繼炎主持煤礦機械制修廠的設計工作,從學習消化前蘇聯經驗開始,結合國情摸索創造自己的設計方法與規程,在完成部、院下達的各項任務中帶出一支專業技術隊伍。1954年,蘇聯專家鮑爾興(Попъщин)講授工廠設計的規程與經驗,主要是按確定的生產與投資指標進行初步設計的方法,但技術設計和施工設計怎么搞,專家沒有講授。為了探索機廠設計的規律和路子,大家根據國情和工廠設計的具體要求,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對各項工藝過程進行標定與記錄,廣泛收集設計必需的相關資料,如對生產流程和加工工藝進行分析,製作典型零部件的工藝卡,研究每道工序,對工時進行解剖,匡算需要什麼設備、需要多少工具機,需要配備多少人,以便確定車間規模和結構。這一切都為技術設計和施工設計拓寬思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修理廠的設計亦摸索出自己的路子,即根據需要維修的設備數量、使用壽命、維修周期,導出維修工作量的大小和所需設備類型與數量,確定修理廠設計規模與具體要求。這個煤礦機械制修廠設計工作的思路與方法以及有關設計資料,後被納入煤炭部的有關設計規範,應屬孟繼炎與技術人員在長期實踐中的創舉。
機廠設計的類型逐步增多,規模越來越大,技術日趨複雜,工程要求不斷提高。繼而對設計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孟繼炎從實際情況出發,擬定和實施一套機廠設計的質量標準。嚴格評審和落實質保措施。1959年對機廠設計項目質量進行評審:擴初設計甲、乙級占80%,按車間評定甲、乙級占84%,按專業評定甲、乙級占90%,受到建設單位的好評。
孟繼炎在大量的機廠設計任務中,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推敲與把握設計的先進、合理與安全性,一絲不苟力求優良的設計質量。在設計工作中他注重處理學習外國經驗與從國情出發的關係,重視科學實驗和實驗手段的建設,把握住選址、交通、總體規劃和布置的審定;因地制宜確定最佳方案和合理的工藝指標;嚴格控制用地用工、節約“三材”,貫徹“六新”(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新材料、新理論、新風格)設計。
孟繼炎堅持新東西一定要通過實驗和試用證明行之有效,而且現場要具備必要的條件,才在設計中採用。某機廠的建築設計,原採用薄殼、折板、砧拱等新結構和矽酸鹽中型砌塊、芯棒基礎等新工藝,孟繼炎經深入分析,從現場實際出發進行了取捨和修改;上海第三鋼鐵廠老轉爐車間擴建工程採用分段流水設計法,多邊形鋼砼屋架、格子式雙支柱和迭合式預應力50t吊車梁,還針對江邊軟地基採用帶形基礎,這一切都是經過實驗證明行之有效的,所以得到了當時蘇聯專家鮑爾興(Попъщин)的肯定和讚許。

社會評價

恢復工作

1949年5月,上海回到人民手中後,孟繼炎被留用並委以一定的職務,處處受到信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今昔社會巨大反差與強烈對比,激起了孟繼炎的工作積極性和高漲的情緒。通過歷次政治運動的教育、理論學習的提高,特別是看到物價穩定、人民生活改善、社會安定、國際地位提高、經濟迅速恢復、百業興盛。孟繼炎親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真正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的黨,他不斷加深對黨的認識和感情,從思想上自覺靠攏黨組織並積極爭取組織上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積極投身各項社會改革和政治運動中,經受鍛鍊與考驗。為支援經濟建設,連年認購公債;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作為共產黨員領導幹部自覺降低糧食定量和薪金;在雙反運動整改階段,除對自己在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上存在“求大求全”脫離實際的思想主動暴露外,並積極處理民眾意見,落實整改內容。

嚴格律己

孟繼炎自覺地以一名共產黨員要求自己。在完成各項任務中,及時向黨組織反映和請示問題,注意與同志們交換意見。他關心專業技術人員思想,支持專業技術人員的正確意見,宣傳和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堅持黨的立場,分清大是大非,做了很多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的工作。

工作態度

孟繼炎工作踏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作風正派;為人謙虛,沒有架子;生活儉樸,辦事穩重;平易近人,溫和可敬。他嚴於律已,看到不對的地方,一般都能中肯地提出批評,助育了良好的院風。在職工中他享有很高的威望,上下都親切尊稱他為“孟老”。

關懷青年

孟繼炎特別關懷年輕一代技術人員的成長,對他們關心愛護、嚴格要求。早在50年代初,他就倡導組織專業技術學習,要求年輕技術人員結合工作每年撰寫1~2篇論文,不斷地總結以提高技術水平。對孟繼炎的指導和教誨,如今仍有不少老一代技術人員仍記憶猶新:“從孟老身上可以看出老一代知識分子的成長道路與道德風範。他策勵我們奮發向前!”

個人簡歷

1908年1月20日 生於山東省長清縣趙官鎮(現屬齊河縣)。
1924-1931年 在上海同濟大學工學院機械系畢業。
1931-1932年 任上海同濟大學管理助教。
1932-1933年 任上海求新造船廠機器部設計工程師、上海捷成洋行機器部裝配柴油汽車工程師。
1933-1935年 任上海同濟大學任力學(材料模型)助教。
1935-1949年 先後在南京、漢口、重慶、瀋陽、上海等地國民政府兵工署從事技術工作。
1949-1950年 任上海通用機器廠總工程師,1950年4月調至上海華東工業部。
1950-1954年 任撫順人造石油廠總工程師、撫順礦務局設計處、瀋陽煤礦設計院撫順工作組(後改為十三科)主任工程師。
1954-1958年 任上海煤礦設計院工程師室主任、總工程師。
1959-1975年 任上海煤礦機械設計院(現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分院)總工程師。
1975年7月20日 病逝於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