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墓

孟浩然墓

孟浩然墓在襄陽城東風林南麓。載:其墓在唐德宗年間(780-805)有所“癉壞”,節度史樊澤“乃更為刻碑”與“封寵其墓”。清末存土冢。現高1米餘,底徑約3米。保存尚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浩然墓
  • 年代:唐
  • 民族:漢
  • 逝世日期:740年
  • 面積:300平方米
  • 保護等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人物介紹,

簡介

孟浩然墓坐落在襄陽城東風林,原墓圍多古木,墓為長形土墳。墳北面有一幾近湮沒於土中的小塊石碑,鐫“孟浩然墳”。清末有俗語:“似蛇形,越長越長,墨青墨青。”(註:“墨青”一指墳周草木葳蕤,一諧“滅清”。) 1928年,國民革命軍14軍49師師長岳森至此憑弔,以高六尺、寬二尺,厚四寸,上鐫楷書“孟浩然墓”石碑更換原碑。 1955年6月,縣文化科函請省文化局撥款修繕孟墓,並由縣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時,掘墓驗視,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內僅存近似塵土的黑色物質一線,鏽蝕馬釘數顆。據當年參與培修的羅雄飛介紹:在50年代召開民間文學創作會時,有一姓王的農民說,孟浩然是由他們王姓人安葬的。
孟浩然碑孟浩然碑
培修墓座南朝北,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邊緣,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塊石護攔,墓葬位於石基中央,高約1.5米,全為塊石結構。墓頂豎2.5米高石碑,呈稜台形,陰刻郭沐若親筆所題“孟浩然之墓”,墓正面刻有郭沫若撰墓誌;左刻時任省委書記王任重題詞:“孟浩然是中國偉大的詩人,哲學家”;右刻時任縣長李仲秋撰“孟浩然之墓記”;後則放置原碑,陵墓四周,青松翠柏挺立,奇花異草相依。
1971年,湖北發電機廠在此處建廠,遂將墓依原樣向東遷徙300米。工人在墓周植樹,維護修繕。1991年因大雨,山體滑坡,墓遂倒毀。
1996年10月,縣委、縣人民政府再度策劃培修孟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於九宮園藝場內,依原式樣擴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廣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縣委書記熊傳經,縣長阮英梓撰“重修孟浩然墓記”。

人物介紹

孟浩然(689一約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唐代著名詩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應進士不第,在江淮吳越漫遊數年。後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幕僚,不久歸隱。所作詩風格恬淡,意境清遠。多表現田園逸情,與王維齊名,時稱“王孟”,為李白杜甫所稱讚。有《孟浩然集》。 《湖北通志》載:其墓在唐德宗年間(780-805)有所“癉壞”,節度史樊澤“乃更為刻碑”與“封寵其墓”。清末存土冢。現高1米餘,底徑約3米。保存尚好。
孟浩然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襄樊市下牛跡嶺。建國後曾多次維修,並增建了拱橋、層台、花壇、墓碑、陳列館、休息廳等附屬建築。墓碑上書“孟浩然之墓”系郭沫若所題,墓後高處聳立著下馬亭,附近還有落印盪、激戰坡等遺址。 南虹橋在通城縣城東南16公里鯉港河上。因形若長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鹹豐七年(1857年)建,為邑中著
名石橋之一。青石疊砌,五拱並置,長40米,高5米,寬5米,設計大方,結構堅實,卓躒宏偉。經歷百餘年風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蕩漾,夾岸樹木,煙霞掩映,異景別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