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軻,鄒國(今山東鄒城)人,大約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沒落為“士”,受學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成為儒家曾子、子思學派的繼承者,並發展了這一學派。
基本介紹
- 本名:孟子
- 別稱:名軻
- 出生時間:元前372年
- 去世時間:公元前289年
簡介,《孟子選注》新版,內容簡介,目錄,
簡介
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沒落為“士”,受學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成為儒家曾子、子思學派的繼承者,並發展了這一學派。學成,為了現實他的抱負,他遊說諸侯,經歷鄒、任、齊、魯、宋、滕、梁(魏)等國;仕齊為“卿”數年,在梁甚被優禮。但齊宣王、梁惠王這些大國諸侯都認為他的主張不合時宜,儘管對他十分優待,卻並不採用他的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他不貪戀名位,罷官而去,著書立說,教授門徒,把自己的理想寄託於將來。他停止政治活動以後,便和他的弟子萬章 、公孫丑等把他的學說——即政治主張、哲學理論、教育綱領等——整理成書,傳於後世。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孟子》七篇。
本書注釋,基本上採用焦循的《正義》,但不墨守舊說,也從有關方面的說法斟酌去取;總之,要求文從字順,儘量爭取表達原文的真實意義。例如:“國君進賢如不得已”,採用黃宗羲《孟子師說》;“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採用章太炎《新方言》。為便利愛好古典文學而接觸文言機會較少的一般讀者,注釋使用通俗語言,力求淺近。但因古今語言變化很大,很難對所有詞句都能找出相當的話恰切地對譯出來;為了在訓詁上儘量保持“本義”或“引申義”,並不失掉原來的語氣,本書注釋採用以下方法:(一)對於一個詞,必要時用兩個以上意義相近的詞來注釋,讓讀者把它們結合起來,可能體會到原來一定的意義;(二)上下文串講;(三)必要時說明詞性和語法;(四)對現在少見的字或在文義上讀法不同的字,用拼音注出讀音;(五)在某些章里,對全章大意或寫作技巧,憑注音個人的體會,作了一些說明,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正文依據宋大字本,校以阮刻註疏本和通行的集注本;但在注釋中,一般地不指出校勘上的異同字,以免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孟子選注》新版
作 者: 王建平 改編 出 版 社: 希望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頁 數: 142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794341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中國小教輔 >> 語文閱讀
定價:9.90
內容簡介
《孟子》不僅是一部經典的儒家著作,也是一本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更是一部優秀的古代散文集。全書以對話、說理的方式展開,以駁論為主要的論證方法。它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保存了豐富的史料,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政治、文學、歷史、經濟和哲學的重要著作。
《孟子》既吸收《論語》中的精華,也借鑑了《大學》《中庸》的一些內容,仁義是其思想核心。但和孔子常講仁少講義不同,孟子則仁義並重,他有句名言,即“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被作為封建思想的正統,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漢文帝時把《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傳記博士”,《孟子》赫然在列。兩漢時,《孟子》已和《論語》並列。到五代時,後蜀主把《易》《書》《詩》《議禮》《周禮》《禮記》《公羊》《穀梁》《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刻石,這是《孟子》被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理學家朱熹在《禮記》中取出《大學》和《中庸》兩篇,認為是曾子和子思的作品,與《論語》《孟子》合在一起,稱為四書,於是,《孟子》的地位空前提高了。
孟子的思想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傑出代表,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至罕瑰寶,閃耀著思辨的光輝與智慧的精華,值得我們認認真真去學習。
目錄
序
第一章 人性善惡篇
第二章 品格修養篇
第三章 求學問道篇
第四章 禮儀倫理篇
第五章 治國理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