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少時誦

孟子少時誦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孟子少時誦
  • 作品別名:孟母戒子
  • 創作年代:公元前150年左右
  • 作品出處:韓詩外傳
  • 文學體裁:傳記
  • 作者:韓嬰
引刀斷織,注釋,譯文,啟示,文學常識,閱讀訓練,人物分析,

引刀斷織

出處:
選自《韓詩外傳》。《韓詩外傳》是一部記述古代漢族史實、傳聞的著作。共十卷。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注釋,也不是闡發。《韓詩外傳》以儒家為本,因循損益、以傳資政,從禮樂教化、道德倫理等方面闡發了其思想。
此為原名,現在民間廣為流傳,也稱“孟母戒子”。

注釋

1. 喧(xuān):通“諼”,忘記。
2. 裂:割斷。
3. 引:拿來
4. 有所失:忘記,記不得。
5. 誦:背誦。
6. 輟然:突然的樣子;輟:停止,廢止。
7. 何為:即“為何”為什麼。
8. 自是:從此。
9. 喧:因分心而遺忘。
10. 誡:警告。
11. 方:正在。
12. 止:停止。
13. 之:指孟子。

譯文

孟子年少的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正在紡織。孟子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再背。他的母親知道他忘記了,叫住了他並問他說:“為什麼要中間停下來了?”孟子回答說:“有些忘記了,又記起來。”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用來警告孟子,說:“這些絲斷了,能再繼續織嗎?”從此以後,孟子不會再遺忘了。

啟示

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否則將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言傳身教事半功倍。

文學常識

孟子:名軻,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創始人之一,被尊稱為“亞聖”。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孟母三遷” 。在孟母的身上集中展現了中國婦女克勤克儉,堅守志節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不應當因環境嘈雜而分散注意力。

閱讀訓練

1.解釋:
(1)失______
(2)引______
(3)方______
(4)輟然______
2.翻譯:
(1)何為中止?_______________.
(2)此織斷,能復續乎?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
(1)孟母為何要割斷她的織物?
(2)孟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
(1)忘記,記不得
(2)拿起
(3)正要
(4)突然停止的樣子
2.
(1)為什麼中間停頓了?
(1)這個織物割斷了,還能再接上去嗎?
3.
(1)因為她要以此來警告孟子,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
(2)她是一個教導有方,嚴愛有加的好母親。
[補充]
韓詩外傳》:“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誼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斷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誼矣。”
列女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墜於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人物分析

孟母(仉氏公元前392~公元前317)[1]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這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廢,要一氣呵成,一鼓作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