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野古草

孟加拉野古草

孟加拉野古草,別名:密序野古草,拉丁文名:Arundinella bengalensis.禾本科野古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被覆瓦狀鱗片;無毛或被疏柔毛;節無毛或具白色髯毛。葉鞘常具硬疣毛或刺毛,稀無毛,邊緣具纖毛;葉舌乾膜質,具長柔毛;邊緣粗糙,兩面具硬疣毛或變無毛。圓錐花序穗狀至窄圓柱狀,硬而直,常靠攏主軸,排列緊密,穎疏生疣毛至近無毛,脈上粗糙;先端急尖,第二穎等長於小穗,5脈;第一小花雄性,外稃,脈不顯著;第二小花兩性,芒易斷落,芒柱棕色,花葯黃棕色,柱頭淡紫色。花果期8-10月。生於海拔2 000米以下的平地、河谷、灌叢、山坡草地及林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孟加拉野古草
  • 拉丁學名:Arundinella bengalensis (Spreng.) Druc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亞科:黍亞科
  • :野古草族
  • :野古草屬
  • 亞屬:真野古草亞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被覆瓦狀鱗片;鬚根直徑約1毫米。稈高(30-)100-170厘米,直徑1.2-5毫米,無毛或被疏柔毛;節無毛或具白色髯毛。葉鞘常具硬疣毛或刺毛,稀無毛,邊緣具纖毛;葉舌乾膜質,具長柔毛;葉片長6-30(-60)厘米,寬0.5-1.5厘米。邊緣粗糙,兩面具硬疣毛或變無毛。圓錐花序穗狀至窄圓柱狀,硬而直,長6-35(-60)厘米,直徑1-3厘米,分枝(2-)3-6枚對生或輪生,長不超過5(-9)厘米,常靠攏主軸,腋間具長柔毛;孿生小穗柄分別長0.5毫米及1毫米;小穗常帶紫色,長3-3.5毫米,排列緊密,穎疏生疣毛至近無毛,脈上粗糙;第一穎長2.2-2.5毫米,卵形,3-5脈,先端急尖,第二穎等長於小穗,5脈;第一小花雄性,長2-2.5毫米,外稃,脈不顯著;第二小花兩性,長約2毫米;芒易斷落,芒柱棕色,長約0.5毫米,芒針長0.7-1毫米;基盤毛:長0.3-0.4毫米,約為稃體的1/5;花葯黃棕色,柱頭淡紫色。花果期8-10月。
孟加拉野古草孟加拉野古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 000米以下的平地、河谷、灌叢、山坡草地及林緣。

分布範圍

產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等省區;南亞及東南亞各國均有。

主要價值

雲南南部山區割取較高植叢的稈葉供建蓋草房屋頂之用。
孟加拉野古草孟加拉野古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