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
- 外文名:বঙ্গবন্ধু শেখ মুজিবুর রহমান টানেল(孟加拉語)
Bangabandhu Sheikh Mujibur Rahman Tunnel(英語) - 別名:孟加拉國父隧道
- 開工時間:2017年12月5日
- 投用時間:2023年10月29日
- 所屬地區:孟加拉國吉大港市
- 長度:9300 m
- 車道規模:雙向四車道
- 設計速度:80 km/h
- 起止位置:卡納普里河東岸、卡納普里河西岸
歷史沿革,隧道位置,隧道設計,隧道結構,隧道參數,運營情況,票制票價,交通流量,建設成果,施工難題,施工工藝,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2016年10月14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項目揭牌儀式舉行,並簽署貸款協定。
2017年12月5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開工建設。
2019年2月24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左線盾構始發。
2020年8月2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左線盾構貫通。
2022年6月7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首條聯絡通道建設完成;11月26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主體竣工儀式舉行。
2023年7月13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通行標準確定;10月28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建成,並舉行通車典禮儀式;10月29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開放通行。
隧道位置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位於孟加拉國吉大港市卡納普里河入海口處,連線卡納普里河東、西兩岸。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 整體布局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主要由左線隧道、右線隧道等組成;隧道呈東西走向布置。
隧道參數
- 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 | |
---|---|
道路等級 | 高速公路,接線市區幹線公路 |
車道設定 | 雙向四車道 |
設計速度 | 80千米/小時 |
參考資料: |
- 設計參數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線路總長度為9.3千米,其中盾構隧道段長度為2450米,隧道直徑為11.8米,隧道在水下建造深度為18米至43米;隧道車道寬度為3.65米,淨高度為4.9米。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23年7月13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通行標準確定,根據車輛類別不同,具體支付通行費用為200塔卡到1000塔卡或以上不等。
交通流量
2023年10月28日至2024年1月11日,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累計通行37.7萬車次,單日最高通行流量超過1.5萬車次。
建設成果
施工難題
-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建設過程中,施工方克服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極端天氣頻發以及孟加拉國當地資源匱乏等困難和挑戰,攻克了包括海底工程混凝土耐久性、地震液化、隧道管片防水、隧道防洪等系列技術難題。
-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左線盾構掘進過程中,遇到富水粉細砂地層盾構始發接收、上軟下硬地層中盾構姿態控制、“鐵板沙”地層盾構掘進控制等難題。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施工方採用直徑12.12米、重2200餘噸超大直徑盾構機,以保證掘進功效;在富水粉細砂的地層中,採用端頭旋噴樁加固和鋼套筒延長洞門環的實際長度,保障始發接收工作的安全、便捷;在上軟下硬地層中,採用450根三重管高壓旋噴樁進行土體加固,穩定盾構機的姿態;在“鐵板沙”地層中,採用最佳化刀具設計、伸仿形刀、注濃膨潤土漿的措施,降低盾構機推力,解決了盾構姿態超限難控制、推進系統負載大、刀具磨損快等困難。
施工工藝
- 盾構方法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建設在河底分離兩管盾構,採用單台開挖直徑為12.16米氣墊式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掘進施工。盾構由西岸工作井初次始發,依次穿越江堤、深槽、卡納普里河、灘涂到達東岸工作井接收,隨後由左線工作井平移至右線工作井軸線位置,完成原位180°轉體後二次始發進行右線隧道掘進施工。
價值意義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是孟加拉國最重要的標誌之一,隧道的開通將極大促進吉大港的經濟發展,推動吉大港“一城兩鎮”戰略的實施。(時任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總理 謝赫·哈西娜 評)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的建成通車,大大改善吉大港交通條件,對完善亞洲公路網、促進孟加拉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推動孟加拉國現代化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評)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是孟加拉國第一條隧道,大大改善吉大港交通條件,帶動孟加拉國經濟發展,還將有助於完善亞洲公路網並促進孟加拉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對於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 評)
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隧道是南亞地區首條水下隧道,有利於進一步改善孟加拉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合作夥伴、帶動共同發展的又一生動例證。(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第32任新聞發言人 汪文斌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