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石像生

孝陵石像生

從清東陵順治皇帝的孝陵大碑樓沿著神道北行,繞過案山影壁山,就是孝陵石像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兩側設定的石人石獸的總稱。石像生的作用最初是除邪惡、驅鬼怪,後來又有表明死者身份、地位、莊嚴氣氛、驅邪、鎮墓的作用。

簡介,傳說,

簡介

孝陵石像生孝陵石像生
孝陵石像生共18對,最南端由一對石望柱作為前導,往北依次為:獅子、狻猊、駱駝、象、麒麟、馬立、臥各1對,武將和文臣各3對。每一件雕刻品都有著它的寓意:獅子兇猛,吼聲震天,群獸聞聲,無不驚恐,是勢力強大的象徵;大象馴服,表示皇帝廣有“順民”可任意統治;駿馬善跑,以此炫耀皇帝統治疆域的廣闊,可任意馳騁;文臣、武將是朝中文武百官的代表,象徵皇帝擁有忠臣良將,善理國事,以此來顯示皇朝的鞏固……孝陵石像生是清代早期石雕作品,線條明快,刀法遒勁有力,立者威猛兇悍,臥者安然恬靜,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而其中的6對人物雕像所著服裝、佩飾又都鮮明地反映出那個時代、那個民族的獨有特徵,為我們研究滿洲服飾、風俗提供了很好的物證。
陵墓前設石像生普遍出現於東漢。石像生中的石人也叫“翁仲”。“翁仲”是一個人的名字,姓阮,他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大將,身高丈二,智勇雙全,屢建戰功,把守臨洮前線,大敗匈奴,戰功赫赫。阮翁仲死後,秦始皇深表哀悼,為了紀念他,命人鑄造了一尊阮翁仲的銅像立在鹹陽宮司馬門外。當匈奴再次進攻時,看到阮翁仲的銅像,以為陵翁仲還在世,無不望風而逃。後來,人們把陵墓前安置的石人也稱作“翁仲”。

傳說

關於石像生,還有一個神話傳說:說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各國君主很不放心,一心要巧立罪名,將他們斬盡殺絕,以絕後患。於是,秦始皇令匠人雕刻石馬置立殿前,命各個已經亡國的諸侯輪流前來餵馬,如果石馬不食不動,餵馬的諸侯就算對秦王不忠,還有反叛之心,以此作為藉口而斬殺,幾個諸侯就這樣被秦始皇除掉了。輪到前魏國的國王餵馬時,自知此去有死無生,萬難回還,於是含淚辭別王后、王子、文武百官和魏國百姓。大家仰天悲泣,痛哭不止,舉國一片哀聲。這情景感動了天神,天神便給魏王送來了趕山鞭。魏王一試,只見鞭搖山石動,不禁滿心歡喜,毫無畏懼地持鞭來到秦始皇殿前,揚鞭驅之,那石馬竟然活了,又飲水又吃草。秦始皇見此又驚又喜,問清來由,赦免了魏王的死罪,接過神鞭,趕山不止,將千峰萬嶺趕進大海,使內地出現了廣闊的沃野平原。為了紀念魏王的功勞,人們仿照魏王的模樣,在石馬旁雕了一尊石像,而後又陸續增置了獅子、駱駝等種類繁多的石像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