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流傳著這樣一句戲劇性的民謠:“孝義灣柿餅多,全憑姑娘來製作,一日操勞多辛苦,捏捏柿餅捏捏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孝義灣
- 始興年代:商州
起源傳說
提起孝義灣的柿餅,在民間還流傳有一段佳話。說是孝義灣村裡有一位聰慧賢良的媳婦,為了讓她年邁的爺爺能常年吃到鮮柿子,便試用刀把柿子皮削掉,放在太陽光下曬,曬軟了用手捏,捏了又曬,就這樣倒過數次手之後,拿回收藏在缸內。次年春上,打開缸蓋一看,嗬!只見柿子上長了層白花花的柿霜。她順手摸出一個掰開,那色澤紅潤似牛肉,扯一絲搭嘴一嘗,不嚼即化,味賽蜜甜,且久放不壞。由於經過這家媳婦的手削、捏、曬、捂後的柿子似餅狀,所以人稱其為“柿餅”。從此,家家戶戶也都仿照著做柿餅孝敬老人。因這裡孝敬老人出名,以後人們便給這個地方起了個“孝爺灣”的美名。
明崇禎年間,商州有位姓黃的知府曾特意攜帶“孝爺灣”的柿餅進京朝貢皇上,皇上生世從未見過這等罕見的食品,拿一個便嘗,當他放進口中嚼時,頓覺“甘甜順喉下,爽氣自然來。”便連連稱讚,忙問:“此品何名?出自何地?”黃知府回答道:“此乃柿餅也!系卑職轄地商州孝爺灣所產。”“啊。”皇上驚曰,“食品倒是極好,只是這個地名有點……?!”黃知府會意,遂將此地的風土人情和作柿餅的經過詳告皇上,皇上說:“‘爺’焉能亂用,豈不知寡人是天下最大的爺。朕念此地百姓孝道仁義,改名孝義灣吧!”從此,“孝爺灣”就改名為“孝義灣”,一直沿用至今。孝義灣的柿餅隨之就更加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