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和自由的重負

存在和自由的重負

《存在和自由的重負》是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小真。本書分四章,主要講述了薩特生平、著作和學術活動,薩特哲學思想的淵源與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存在和自由的重負
  • 又名:解讀薩特《存在與虛無》
  • 作者杜小真
  • 類別:文化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信息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精校文字版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世界上“人”是最奇妙莫測、最難以破解的秘密。“人”之所以神秘,是因為他不但在自身中存在著“距離氣—他的“實存”和他的“自我”之間的距離,還因為他與異於自身的“他人”和他所置身的“世界”—異於他的“諸物”的世界—存在距離。這種無法消除的距離使薩特希求得到的黑格爾描繪的“自在”與“自為”的理想統一成為了永遠處於要實現狀態之中的“可能”,沒有休止。那么,明知人的過程最終歸於“失敗”,達不到自在的永久,達不到沒有“衝突”的平靜,又如何去解釋人的“意識”?如何理解人的各種行為進而解釋人和世界以及人和他人的關係?如何能脫離在薩特看來不能令人滿意的唯心論和唯物論來對人和與人有關的一切進行描述,使人的任何行動都成為可理解的,對自由選擇的行動進行道德描述?這就是《存在與虛無》所要完成的任務。整部著作就是在這種對人的關注和激情下展開的。
在20世紀法國哲學史中,《存在與虛無》是一部很特殊的哲學論著。這首先是因為上述的關注和激情後面深藏的理論旨趣和時代關懷;同時也因為像薩特的許多同代人所說的,這是一部論證人的自由的哲學著作,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出的“自由宣言”,是在德國現象學背錄下產生的具有鮮明法國特色的“自由本體論”。換言之,胡塞爾現象學的“回到事實本身”,在薩特那裡就是在人的實存的內部回歸到“存在著的東
西本身”。薩特要確立一種建立在主體現象存在的現象學上的“認識存在論”,對哲學現代性的原則的各種概念進行改造和更新。應該看到,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已經先於福柯、德勒茲、拉康等發表了許多精妙的創見,它是“現代哲學的最後一次嘗試,一要從黑格爾主義中走出來的最後努力”。這意欲從一切既定的理論“專制”中脫離的追求,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印記:超越的行動,擺脫的力量。所以,如果不從時代和理論兩方面的背景出發開始解讀,就很難明白《存在與虛無》所表述的現象學存在論。《存在與虛無》告訴人們:人不是一個實體,是意識,所以他命定要向外,命定要自由選擇自己的行動,不管命運多么令人不可忍受,我們都有權利砸碎它。只有人的自由選擇的行動才能賦予存在以意義,而人絕對是自己行為的“作者”,必須要對之負完全的責任。自由是一種“重負”,人必須勇敢地承擔它。正是為了說明這箇中心思想,薩特寫下了這部60多萬字的《存在與虛無》,這也是這本書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之所在。

作者簡介

杜小真,女,1946年6月生於河北承德,1978年9月起任教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1993被破格提為教授,1999獲博導資格。現兼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現代西方哲學會理事,國際哲學學院通訊教授(總部巴黎),法國巴黎七大葛蘭言中心成員,加拿大魁北克哲學會《哲學》雜誌學術委員會成員。巴黎高師法國當代哲學研究所成員。曾多次在法國、瑞士、加拿大、義大利等國做訪問學者、客座教授、訪問講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