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原是2011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語言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字原
- 外文名:basic character
- 所屬學科:語言學
- 公布年度:2011年
字原是2011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語言學名詞。
字原 字原是2011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語言學名詞。定義 構成漢字型系的基本字,也指一組具有親緣關係的分化字所賴以派生的源頭字。主要包括獨體象形字和少數會意字。公布時間 2011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語言學名詞》第一版。
《字原偏旁小說》是五代前蜀林罕創作的文字著作。內容簡介 文字著作,三卷。此書是繼李騰《說文字源》之後又一部專門研《說文》部首的書。其說與許慎時有不同,互有得失。“字原”亦作“字源”,指文字的原始含義;“偏旁”亦作“偏傍”,指合體字的兩旁,左謂“偏”、右謂“旁”,一般則字形構成中上下...
《漢字字原篇》是2006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古今漢字持續遞增,如今在冊漢字已達五萬五千之眾,絕大多數就是持續遞增的形聲字。這就充分佐證,漢字的潛質已由象形表意轉化為形聲表述。內容簡介 《漢字·字原篇》這部字原學嘗試之作,借鑑訓詁學和語音學的豐碩成果,綜合多學科之見,擺脫陳見窠臼,擘肌分理,納...
字原學,文字學的分支學科之一。漢字的數量十分龐大,形體十分複雜,但是漢字又是由一定數量的偏旁和符號所組成的,這些偏旁和符號可以看成是漢字賴以孳乳繁衍的本源。從唐代開始,就有人認為可以從《說文解字》540個部首出發來研究漢字的字原,字原學由此誕生。以後的研究,則有五代蜀林罕《字原偏旁小說》、北宋...
《漢語字原與人文理論》是200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峰。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反映了作者近十幾年來的學術歷程。主要是從關係論的角度對語源學和人文理論進行了有限地撮合、溝聯和綜通。全書共收錄論文二十四篇。圖書目錄 內篇 人文學科的語根意義 生命與真善美 論文、史、質話語 比興本義...
契丹原字 契丹原字,簡稱“原字”或“小原字”。組成契丹小字的最小讀寫單位。沿革 每個契丹小字分別由1至7個不等的原字組成。據現有資料統計,原字總數為510餘個。
【校釋】𤲮:字原右邊聲符從𠷎,據四庫全書原本及《說文》改。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部】 疇·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4 古文:𢑔、𠾉 《唐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正韻》徐留切,並音酬。耕治之也。又《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疏:谷田曰田,麻田曰疇。《齊語》:...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韻會》:效,亦作效。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仿效之效不同,許雙押。又《集韻》:吉了切,音皎。揚子《方言》:效烓,明也。又下巧切,音佼。事露也。《說文》:從攴作效。效字原從攴作。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音韻集匯 (音韻資料來源:)
驚(讀音:jīng或liàng)為現代漢語一級字(常用字)。“驚”和“驚”本為二字。繁體字的“驚”(jīng),最早見於秦代小篆,本義是“馬因受突如其來的刺激而行動失常,不受控制”,後又引申為害怕,震動和擾亂的意思。而簡化字的“驚”(liàng),可見於宋代《集韻》,本義是悲,該字原是“悢”的異體字...
【校釋】挃(zhì):撞,搗。撞:字原訛作“墥”,依鉅宋本、巾箱本及《釋名》改。殳折,當作“殳斨”。《尚書·舜典》:“垂拜稽首,讓於殳折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部】 殳·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0 古文:杸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
上部的“山”字是形符,表示跟山有關;下面的“宗”字是聲符,指示讀音。“宗”字義為祖先,本身也包含一個輩份高的意思。而“崇”指山非常高大,所以“崇”字以“宗”字作聲符並會意。“崇”本義指“山非常高大”。漢隸或沿襲小篆,或將形旁“山”移至“宗”下部,寫作圖2。有學者考證,“崇”字原為“...
字與名相為表里,字多為外部使用,故又稱表字。字最早出現於周代,男女成年之後才能取字,以表示他們已開始受到人們的尊重,《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繫,或為同義,如屈原名平字原,《爾雅·釋地 》 :“廣平曰原。”或為反義,如韓愈...
又葉果五切。【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仆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說文】從攴作故。故字原從攴作。說文解字 使為之也。從攴古聲。古慕切 說文解字注 (故)使為之也。今俗雲原故是也。凡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為之則成故事矣。引伸之為故舊。故曰古、故...
“灶”字繁體為圖7,金文寫作圖1(《秦公簋》),上部為“穴”字(圖1),表示洞穴;下部的“圖B”,有學者認為像多足的昆蟲,因為灶用以燒火,秋冬熄火時昆蟲喜歡寄居其中。“灶”字原從穴,造字本義是架鍋燒煮食物的灶坑,說明掘地成坑的地灶是灶的最早形式,故《說文解字》曰“灶,炊穴也”。篆文...
《說文解字》:“害,傷也。從宀,從口。宀、口,言從家起也。丯(jiè)聲。”依《說文》,“害”是形聲字。從周代金文來看,《說文》的解釋並不正確。字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圖A表意,一是圖B。可能是表音的。該如何解釋,尚不清楚。一種說法認為,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又《集韻》夷益切,音繹。本作焲。亦同煬。詳焲字注。又營只切,音役。火貌。又馨激切,音鬩。亦火華也。琰字原誤從焱作。說文解字 【卷十】【焱部】焱 火華也。從三火。凡焱之屬皆從焱。以冄切 說文解字注 (焱)火𦾓也。古書焱與猋二字多互譌。如曹植七啟風厲猋舉、當作焱舉。班固東都賦焱...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早年與党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
1986年,對原《簡化字總表》中的個別字,作了調整:“疊”、“覆”、“像”不再作“迭”、“復”、“象”的繁體字處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刪去了“迭〔疊〕”、“象〔像〕”,“復”字字頭下刪去繁體字〔覆〕。“瞭”字讀“liǎo”(瞭解)時,仍簡作“了”,讀“liào”(瞭望)時作“瞭”,不...
又《爾雅·釋訓》:殿㕧,呻也。註:呻吟之聲。《詩·小雅》:民之方殿屎。《說文》:作念。《集韻》或作〈𣪫下心〉、𣣈。 《說文》:本作𣪍,擊聲。○按殿擊本作𣪍,堂殿本作𡱂。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殿㕧的㕧字原從口從屎作。殿㕧或作殿屎。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