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竹(學名:Neosinocalamus rectocuneatus)為禾本科慈竹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孖竹
- 拉丁學名:Neosinocalamus recto-cuneatus W. T. Li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亞科:竹亞科
- 族:牡竹族
- 屬:慈竹屬
- 分布區域:廣東英德縣岩背
- 超族:簕竹超族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高達14米,徑粗8厘米;節間圓筒形,長14-32厘米,深綠色並間有黃色縱條紋,初時密被疣基刺毛,以後毛漸落,在表面留有疣基和小凹痕,尤以竿下部的節間為甚,空腔較大,竿壁厚9毫米;竿環平坦;籜環較隆起,其上有時還留有粗硬毛;節內在近竿基部數節者常有一圈貼生的灰白色細毛。籜鞘脫落性,厚革質,頂端圓或截形,有時在截平的鞘口中部略下凹或呈“山”字形,背面被以或多或少的棕色刺毛;籜耳和鞘口繸毛均不發達;籜舌高8毫米,邊緣細齒裂,無流蘇;籜片直立或外翻,基底寬約在籜鞘頂寬的1/3至1/2之間,兩表面均被棕色粗硬毛,竿下部籜的籜片顯著較其籜鞘為短,三角形,直立,邊緣的下部常兩側外方具皺摺,而竿上部籜的籜片呈卵狀披針形,可外翻,基部兩側則向內收窄。竿每節分多枝,但基部數節通常不分枝,主枝較粗壯,側枝細長。末級小枝約有4-6葉;葉鞘長7-9厘米,被白色柔毛,背部明顯具脊;葉耳和鞘口繸毛俱缺;葉舌高1.5毫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6-2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但兩側不等稱,兩面均無毛,次脈9-13對,小橫脈在葉片下表面微突起;葉柄長2-3厘米。花枝未見。
分布範圍
分布在廣東英德縣岩背(模式標本產地)。
主要價值
本種竿較高大,可作一般棚架之用;筍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