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特色
景點構成
館坐西面東,正門上鑲嵌著
江澤民親筆題寫的“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8個鎏金大字。館前廣場寬闊,周圍綠草如茵,塔松、龍柏、雲杉鬱鬱蔥蔥,給人以典雅、莊嚴、肅穆之感。館內設1個紀念廳和3個展覽廳。紀念廳安放著
孔繁森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後屏風上鐫刻著
江澤民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紀念館內設1個紀念廳和3個展覽廳。紀念廳內安放著孔繁森同志大型漢白玉半身塑像,塑像後紅色屏風上鐫刻著江澤民總書記的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展覽共分6個部分,展出圖片270餘幅,陳列實物千餘件,並配以專題錄像片。第一部分“齊魯赤子”,展示了孔繁森在山東生活、工作,從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一名黨的領導幹部的光輝歷程;第二部分“汗灑雪域”,展示了孔繁森兩次赴藏工作10年間,為西藏的建設和繁榮,恪盡職守、忘我拼搏、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精神風貌;第三部分“情系高原”,展示了孔繁森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為民解難、無私奉獻的滿腔熱忱;第四部分“廉潔清正”,展示了孔繁森艱苦樸素、廉潔自律、一身正氣、克己奉公的高貴品質;第五部分“深切懷念”,展示了孔繁森不幸殉職後,山東、西藏及全國各地民眾深切悼念孔繁森的感人情景;第六部分“光耀神州”,展示了以
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孔繁森的高度評價,以及在黨中央號召下,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學、宣傳孔繁森活動的情況。
教育意義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開館幾年來,始終把宣傳孔繁森事跡,展示孔繁森同志的優秀品德和崇高精神,作為對廣大幹部、民眾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加強愛國豐義教育,促進廉政建設和民族團結提供了一個生動實際的課堂,充分發揮了教育基地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目前已接待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觀眾200餘萬人次,其中省部級乾700餘人,廳級幹部1萬餘人,縣級幹部10萬餘人。全國巡展歷時近兩年,觀眾近千萬。目前,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已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英雄其人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應徵入伍,1966年9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復員回到聊城,先後任聊城技工學校革委會副主任,共青團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
1979年4月,孔繁森告別年逾古稀的老母、體弱多病的妻子和三個尚處幼年的孩子,首離桑梓,到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
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歷時三年之久。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專員的
孔繁森二離桑梓,任拉薩市副市長。
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滿,由於工作需要,自治區黨委希望他到條件更為艱苦的阿里地區任地委書記,他又一次舍“小家”顧“大家”,留了下來,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任地委書記。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行程8萬多公里,跑遍了全區106個鄉中的98個,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尋求阿里地區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振興之路。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 1979年,他主動報名進藏,並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進藏後任崗巴縣委副書記;1988年,他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副市長;1993年,他進藏工作期滿,仍留在西藏,擔任阿里地委書記
孔繁森,1944年出生於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幹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後,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進藏以後,原定
孔繁森擔任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當地黨委考慮到他年輕能幹,徵求本人的意見後,派他到海拔更高的
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的3年間,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民眾一起收割、打場,乾農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調回山東,先後任
莘縣縣委副書記、行署辦公室副主任、地區林業局長、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等職。
1988年,孔繁森在母親年邁、3個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然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為了發展當地教育事業,他跑遍了全市8個區縣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村辦國小,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全市56個敬老院和養老院,他走訪過48個,給孤寡老人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一個醫藥箱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卻往往是性命交關。
1993年,
孔繁森進藏工作期滿,但他繼續留在西藏,擔任了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求計問策,尋找帶領民眾脫貧致富的路子。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外出時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他們餓了就吃口風乾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旅途中雖然艱苦,
孔繁森卻充滿樂觀,並風趣地對隨行人員說:“快嘗嘗,這是上等的礦泉水,高原沒有污染,等我們開發出來了,讓外國人花美元來買!”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比上年增長37.5入超過1.1比上年增長6.7為了制定把
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台階的規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遊等方面下功夫。為此,他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犧牲後,江總書記總書記於1995年4月29日親筆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也題詞“學習孔繁森同志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紀念館感言
“50歲就走了。可惜了一位黨的好乾部啊。”
“從聊城到西藏,一步一步走過來,不容易。”
“身後沒留下什麼值錢東西,太艱苦了。”
“也是一位孝順兒郎啊。”
2006年05月3日上午,山東“
江北水城”聊城的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內,從各地趕來的遊客面對孔繁森的事跡展覽,低聲感嘆不已。
紀念館外陽光和煦。肅穆的紀念館內,綠樹成蔭,鮮花靜靜綻放。紀念館的大展廳里,眾多遊客井然有序地參觀孔繁森生前的生活用品、工作筆記以及簡樸的衣物,包括他深入民眾的各種照片。
遊客有老有小,有不少是一家人過來參觀。不滿4歲的林川昊可算是當日參觀者中最小的一位。林川昊的父親說,他們是本地人,孩子是第一次來紀念館參觀。因為姐姐的孩子想寫一篇紀念孔繁森的文章,他就把林川昊也帶了過來,讓他看看這位讓聊城人為之驕傲的英雄。小小的林川昊蹦蹦跳跳,卻跟著父親在孔繁森塑像前,仰望站立了許久。
展廳包括齊魯赤子、汗灑雪域、情系高原、廉潔清正、深切懷念、光耀神州六個板塊。許多遊客在“汗灑雪域”展覽板塊前久久駐足。這裡陳列著
孔繁森先後兩次進藏工作時的書信、生活用品和各種照片。菏澤市鄆城縣
黃集鄉中心校的肖作侖告訴記者,他和幾名學校的老師“五一”期間來參觀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儘管以前學習過孔繁森同志的事跡,但這次親眼看到他的許多遺物和生活照片,這種真實感讓他再一次受到震撼。孔繁森的身上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
展廳門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天非本地的散客比較多。展廳內出售的紀念品中,有兩本書最受遊客歡迎:《永遠的孔繁森》和《黃河之子--孔繁森》。
11歲的吳惠然來自棗莊滕州,她跟著媽媽參觀了紀念館。她說,過去從思想品德課本上知道了
孔繁森爺爺,這次是頭一回看到這么多照片。特別是孔繁森爺爺和收養的藏族孤兒的合影,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表示,自己也要學習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館長滿慶富告訴記者說,與往常相比,“五一”期間,以家庭為單位自發來參觀的遊客明顯增加,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比較多。有許多家長節日帶著孩子來接受思想教育。山東省內的遊客最多,省外的參觀者也不少,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江西等地。
據介紹,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黨員領導幹部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自1995年9月開館以來,年均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
附近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