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燈製作技藝

孔明燈製作技藝,連雲港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明燈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孔明燈的製作原理和漂浮原理跟熱氣球是一樣的,主要是利用熱空氣浮力使氣球飄向天空。孔明燈的製作十分精細講究。根據灌南縣花園鄉製作孔明燈的老藝人鄭發英介紹:孔明燈主要分布為燈罩和支架兩部分。燈罩為球形,外敷質地輕、柔韌度好的絲綿紙,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藝人開始採用一種紅色的防潮紙作為原料。這種防潮紙不單具有輕與薄的特點,而且紙的柔韌度比絲綿紙更勝一籌,非常有利於製作孔明燈上部燈罩。而且紅色防潮紙顏色喜氣,滿足了地方鄉民祝福和期盼的心理需要。孔明燈最早流傳於灌南縣,後逐漸流傳到連雲港市。連雲港製作、燃放孔明燈的習俗可推至清末,是一種傳統的地方民俗活動。據說孔明燈是由諸葛亮發明的,已有1700年的製作歷史。三國時諸葛亮的軍隊被司懿困在平陽城,當時敵從我寡,無法派兵出城求救。於是諸葛亮心生一計,他先對風向進行觀測,然後連夜製作一批燃放後會漂浮的燈籠,再繫上戰況和求救信息,把這批燈籠放回到空中,傳回自已的大本營,終於解圍脫險。可見孔明燈最早的用途,起到傳達軍情的作用。後來蜀漢軍隊曾經廣泛的使用孔明燈,並且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喻義,燃放一盞孔明燈代表敵人進攻,燃放兩盞孔明燈代表敵人撤退,燃放兩盞以上代表敵人的人數。連雲港地區有著每年舉辦元宵燈會的習俗,特別是在海州地區和灌南縣新安鎮,每年正月十五均要舉辦隆重的元宵燈會活動,並一直傳承至今。燈會期間,四鄉村民聚焦在燈會現場,一面觀燈,一面放孔明燈,祈禱祝福,希望家庭安康,生意興隆,事業發達。現在,在婚慶喜事、開張立業、良辰佳節時,也均有燃放孔明燈的習俗,其寓意多是祈求幸福平安。孔明燈工藝簡單,質地輕巧。孔明燈由燈罩和支架兩部分組成。燈罩為球形,外敷質地輕、柔韌度好的絲綿紙。孔明燈的支架是用竹篾編成圈,圈中間再用細鐵絲穿插成十字形,燈芯就放置在十字形鐵絲上。製作燈時,需要注意兩個關鍵環節。一是支架各部分的重要和比例協調,否則孔明燈就難於升空或者漂浮速度達不到理想效果。二是製作燈芯絨中加入少量柴油和酒精,使得孔明燈的升空速度比以前提高了一兩倍。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紙細密包圍二開口朝下。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者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會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天空。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孔明燈均為手工製作,主要工具有剪刀、老虎鉗、小錘等,使用的材料是各色紙張、漿糊、細鐵絲等。

傳承保護

孔明燈的製作主要以師傳的方式傳承下來,在灌南縣花園地區保留下多個私人作坊。由於,近年孔明燈的需求逐漸增加,花園地區製作孔明燈的人員也在逐年增多,現在花園鄉和新安鎮大約有30人從事孔明燈製作,既有老人也有年輕人。其中鄭發英,女,生於1956年,幼時家貧,十幾歲隨父親學習孔明燈的製作,賺錢彌補家用。多年來,她一直從事孔明燈的製作與銷售,她製造的孔明燈美觀大方,具有獨特的風格,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孔明燈早期發明時是用在軍事,以傳遞情報,現在盛世太平,孔明燈沒有被淘汰,反而被賦予了新的寓意,成為新年祈福之用,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民眾基礎。每年在灌南縣新安鎮元宵燈會上,放飛孔明燈的男女老少許許多多,並親手在孔明燈下祝福的心愿,意寓新的一年裡豐收成功,平安幸福。這是孔明燈得以傳承的重要社會生態和人文基礎,可以繼續得到傳承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