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文集6:金庸評傳

《孔慶東文集6:金庸評傳》內容簡介:金庸的讀者是以億來計算的,是全世界古往今來讀者最多的作家。活著的時候讀者就以億來計算的作家,只有金庸一個人。金庸以他一個人的功力,就讓武俠小說進入了千家萬戶普通的生活。一個小說家、一個文學家,你成功的標誌是什麼?是你的人物、你的語言進入日常生活,進入日常語言。

基本介紹

  • 書名:孔慶東文集6:金庸評傳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頁數:238頁
  • 開本:16
  • 品牌:鳳凰壹力
  • 作者:孔慶東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5973169, 978750597316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孔慶東文集6:金庸評傳》編輯推薦:金庸迷不容錯過的“百科全書”,評中有傳,傳中有評。以口語化和演講體向枯燥、乏味的晦澀文風示威。

作者簡介

孔慶東,人稱“北大醉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著名壇主,新浪文化部落格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師從錢理群、嚴家炎先生攻讀碩士、博士。曾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之首。十餘年來,孔慶東先後寫出當下中國罕見的酣暢淋漓、嬉笑怒罵的痛快文字,為當今影響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樓207》、《笑書神俠》、《千夫所指》、《空山瘋語》、《口號萬歲》等書一直暢銷不衰

圖書目錄

壹 騷人閣筆費評章——金庸的意義
武林盟主
武俠革命
小說巨匠
貳 金庸的文化淵源——中國武俠小說概貌
中國通俗小說概觀
中國古代武俠小說概況
民國舊派武俠小說概況
港台新派武俠小說概況
叄 鯤鵬展翅逍遙遊——金庸的生平
少年遊俠
中年遊藝
老年遊仙
肆 滿目琳琅的一生——金庸作品的年輪
玲瓏剔透中短篇
各具情態小長篇
氣壯山河三部曲
鬼斧神工三傑作
伍 劍氣碧煙橫——金庸武俠小說評析
金庸寫武
金庸寫俠
金庸寫情
歷史和政治
人物和景物
結構和語言
陸 道可道,非常道——金庸的藝術成就
博採眾長的藝術大師
武俠之外——社評與散文
金庸的奧秘
參考書目

序言

金庸的小說,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說,都是一個奇特的文學現象,它是那么令人興奮或困惑,令人歡呼或沮喪,令人激動或不安。在全球,我們除了金庸之外,20世紀的中國作家還有哪一位能讓我們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地作如此的夸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讀者!沒有華人的地方,也有人在讀他的小說的譯本。金庸小說不僅擁有最廣泛的大眾讀者,並且吸引了許多知識分子的關注與思考。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先後在科羅拉多、台北、北京、杭州……召開學術會議研討金庸小說。金庸確實是一個挑戰,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者,他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存在,一個無法繞過的文學存在——有人當然可以不屑一顧,有人當然也可以視而不見,但是,無視其存在的關於文學的種種言說,往往被他的小說“撞”得破綻百出。
然而,當我們面對金庸小說時,會發現問題並不簡單。金庸小說應該如何稱說?它們僅僅就是通俗小說中的武俠小說?能不能構想金庸寫作的意義和水準不僅超出了武俠之類的通俗寫作的範圍,而且可以與“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家如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等放在一個層面去研究?反對這種構想的理由簡直不需要思考,張口即來:怎么可能,金庸不就是一個寫寫武俠小說的人嗎?武俠小說不就是胡編亂造的文字垃圾嗎?!但是,且慢,提出這一構想的學者援引中外文學史的許多例子作論證:許多當時被視為通俗寫作的作家,後來成為文學史上公認的大作家,作品也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歐美的如大仲馬、狄更斯、馬克·吐溫,中國古代如《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為什麼金庸沒有這樣的可能?是的,外國且不去說他,在中國,我們今天奉為經典的《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在當時,哪一部不是俗之又俗,甚且被斥為誨淫誨盜,它們與高居文學廟堂的詩文,何曾有過比肩的可能!
通常,在新文學作家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眼中,中國傳統文學是“舊文學”,甚至是封建文學,在這一認知下發生的“新文學”以及其後的認定、闡釋,現代文學是以啟蒙主義為思想內容,以外來的文學樣式為主體形式,以吸收了大量外來辭彙與語法的白話文為正宗語言的,而循中國傳統路徑發展的文學則被排斥。金庸創作是不是可以推動我們再思考: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發展的可能路徑是唯一的嗎?在全球化語境的今天,金庸小說對思考漢語寫作的多元的可能性有無意義?
金庸小說的內容是那樣的豐富複雜,可以當故事讀,可以當寓言讀,可以當神話讀;可以從中看語言,看敘事;看人性,看社會,看政治,看歷史,看思想,看哲學;看人類學意蘊,看文化學內涵,看民俗學遺韻;看傳統與現代的葛藤,看文人趣味與大眾喜好的糾纏,看通俗文學與精英文學的交匯,看成書過程中大眾傳媒的作用……
金庸小說有太多的問題,有太多的謎,需要解決,需要闡釋,這些解釋、探討會豐富充實我們的文學研究,加深我們對文學的理解,尤其是對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的理解。對於沒研究過的東西,我們曾經有過憑好惡下結論的武斷,當我們不再僭妄,面對21世紀文學,我們或許能減少一點武斷,避免一些失誤,多一點寬容與創言。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雖然我不研究金庸,卻一直是金庸小說研究的堅定支持者。
孔慶東博士是我的“忘年交”。未識其入之時,我讀過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即後來收在北京大學出版社“青年學者文庫”中的《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一書,很佩服他掌握資料的宏富,又有很強的藝術感受和體悟能力,他的理論概括往往見地獨到,常能引起我的深思。他與我的直接交往是經北大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介紹的。溫先生邀我參加北大出版社擬議出版的“大學素質教育通識系列教材”編撰工作,約我主編其中的《通俗文學十五講》。我當即同意了。他又說:“我給你介紹一位合作者。”“誰?”“孔慶東。”“歡迎!”由於我對他的學術專著印象極佳,這幾句簡捷的對話,雙方都是脫口而出的。這樣我就與他開始了愉快的合作。我覺得他既有學術深度,處世為人又能坦誠相待,是一位值得信賴的青年朋友,也是一位有遠大學術前程的青年學者。
這次他用評傳的形式,全方位地闡發金庸的人生道路與創作歷程,我想,這一定會有助於消解金庸研究中的困惑,提升我們對金庸這一奇特文學現象的認知,加深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多元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理解,從中進一步領悟金庸對“金迷”們的魅力何在,以及為什麼金庸能吸引並經得起如此眾多的學者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