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文集11:井底飛天

孔慶東文集11:井底飛天

《孔慶東文集11:井底飛天》內容簡介:當知識界相當多的人談“獨立性”,都在號稱“獨立思考”,以至“獨立”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詞、口頭禪時,你有沒有想過“獨立”已經異化,恰恰已經隨俗了呢……在現今,主張獨立的知識分子卻在精神上極度依賴於那個規模不小的主張獨立的圈子。

基本介紹

  • 書名:孔慶東文集11:井底飛天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品牌:鳳凰壹力
  • 作者:孔慶東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5973320, 978750597332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孔慶東文集11:井底飛天》編輯推薦:
看一向嬉笑怒罵的“北大醉俠”
如何用嚴謹的學術推演
思索語文教育
剖析現代西方文論
品評名家名作……
讓我們一起窺看這個特立獨行的教授的學術生活

作者簡介

孔慶東,人稱“北大醉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著名壇主,新浪文化部落格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師從錢理群、嚴家炎先生攻讀碩士、博士。曾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之首。十餘年來,孔慶東先後寫出當下中國罕見的酣暢淋漓、嬉笑怒罵的痛快文字,為當今影響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樓207》、《笑書神俠》、《千夫所指》、《空山瘋語》、《口號萬歲》等書一直暢銷不衰

圖書目錄

第一輯 井底乾坤大
我看語文第一課
片面·深刻·片面
邂逅
還是“誰主沉浮”
通俗小說的概念誤區
屈辱與尊嚴
第二輯 井上黑窟窿
喜被退稿
《狂人日記》的三重結構
魯迅詩歌解讀
第三輯 天外沒有天
怎樣做個北大人
青春夢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上樑為什麼要漆紅掛金
情再會待有期
讀《千古文人俠客夢》
抗戰時期的偵探滑稽等小說
淪陷區的通俗小說
第四輯 天是一個井
陳獨秀在1921
沈從文的自卑情結
從《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
《青樓文化》序:青衫磊落險峰行
《青樓文化》後記
評《中國近現代通俗作家評傳》
薩特評傳
附錄
曠新年:“這是節日的瘋狂”
鄭海峰:孔慶東妙答聽眾
楊河源:大俠孔慶東

文摘

我看語文第一課
說到第一課的問題,我倒與一般人有些不同的看法。我是把整個教學過程當做一個系統來看的,從這個系統論來看,第一課講的是什麼並不太重要。就好像下棋,第一步可以有多種走法。
任何人上國小的時候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大多數孩子在上國小之前,都已經有了學前教育,已經識了許多字。不是說不應該注意第一課的難易程度,但要和別的方面的因素一起考慮,比如說和時代風氣結合起來考慮。一個7歲左右的孩子,他從意識上實際已經進入社會了,要想把他單獨排除在成人社會之外有一套教育是不可能的。因為教育的過程就是要把他們納入成人社會,任何一個時代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帶有這個時代的痕跡。比如第一課學“人、口、手、馬、牛、羊”,這就沒有政治傾向嗎?它一樣有政治傾向。它表明要跟政治的東西遠離,這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態度。所以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打日本,救中國”,都要肯定它在那個歷史情況下的選擇,肯定它的合理性。關鍵是你不能天天都是這個。現在回想起來,我國小語文第一課不合理的地方是,那些課文內容形成了一套體制,這套體制蔓延致使整個教材變得單一化。不僅語文課是這樣,數學課也是這樣。這種東西到今天仍然沒有排除。過去政治掛帥的時代,它很明確地說就是政治掛帥,各個領域,包括中國小都是政治掛帥,上下是統一的,是個社會默契,你可以理解。我們今天主要的不是批判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關鍵是要救我們自己,救我們的孩子。我們現在的教育和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是矛盾的。國家說的是科教興國。這是我們的時代主流,可我們的教材卻停留在過去那個時代。不是說我們一點進步沒有,有很大進步了,但是很不夠,這使我們感到好像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已經到了1999年,但是很像是1979年的樣子。你看這些教材,知道肯定是打倒“四人幫”之後才能編出來的,但總覺得不像90年代的東西,所以說它落後。它和這個時代對不上號,明顯是和這個社會大氣候不協調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的教育、教材和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比,都是有缺點的。因為以前不管第一課是什麼,它跟那個時代是一致的。
第一課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這是最重要的。一開頭打個讓他們愛學習的底兒挺重要的,要讓他們覺得學習這玩意兒挺好玩兒,另外就是對他們有用。老舍的小說《牛天賜傳》里有個老師給小孩講“人之初,性本善”,講了多少遍孩子也記不住。一天老師錯說成“人之初,狗咬豬”,結果這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而且還不改了,因為他覺得非常有意思,跟他的生活聯繫起來了,他就有了一個形象感。我覺得我們的第一課應該有這個原則——有趣和有用的原則。不僅國小第一課,每一個階段的第一課都特別重要。
高考體制、語文教學體制,作為一個教學體系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說到底是培養人的。它有兩個目標必須並重:一個是把人當成一個人、一個全面的人來培養,這也是我們中國古代育人的方針,中國古代就是要把人都培養成聖賢,這是教育的一個宗旨,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戰略宗旨;其次是近期的,就是把人當成一個工具或者說人才來培養,讓他有實際的工作能力,能在社會上用他的勞動和別人的勞動進行交換。一個人這兩個方面應該是結合起來的。我們中國古代的教育是沒有重視第二個教育,即沒有重視使一個人成為有用的人,只是書生空談,大道理懂得特別多,不能做實事。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時候,他特別重視實用教育,也就是技能教育。一切教育或者偏於前者或者偏於後者,總要占一頭,最好是二者平衡。從這個想法來看當前的教育體制,它就在於兩頭都不著邊兒。我這學期是給大一上課,講現代文學史,這跟中學有非常密切的聯繫,經常涉及他們中學學過的內容,但一講起魯迅他們目瞪口呆,說魯迅原來是這么了不起的一個人嗎?我說你以為魯迅是什麼人呢?他們切身感到中學學的東西給他們帶來的負擔,可是你想想中學那么長的時間,是人生最好的年華,卻學了這么多沒用的東西,就是為了考試。所以這個教育體制已經到了懸崖邊上了。
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是體制的問題。有人說是課文選得不好,我覺得這不是第一位的,這個體制指揮著老師怎么講這個課。據我看很多課文是好課文。不好的課文也可以講好,或者講出它為什麼不好。我當過三年中學老師,很艱難,我要兩條腿走路。我不能專門講真話,那樣學生考試就通不過。我得告訴學生真理是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怎么應付考試,這等於增加了我一份工作。但我覺得應該這樣。這套體制決定了它的考試方法是個指揮棒,它把所有的東西都弄成四個答案,選一個對的,其實通常四個都對。幾次下來學生對文學語言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學習熱情完全被挫傷了。教參由一個參謀成了主人,躍居於教科書之上。你把形式改了,教參自然就不權威了。不打破這個統一考試的模式,一切改革都無從談起。如果還這樣考試的話,換什麼篇目都無濟於事。我們現代化程度這么高了,還需要一個活人在課堂上講,就是需要他現場發揮,面對面地把東西灌輸給學生。高考體制在20世紀80年代還是利大於弊的,它是在大學多年沒有招生的情況下,恢復起這樣一套體制,這個體制和平反昭雪等政治背景是掛鈎的,這個體制恢復起來就有了一個公正的、民主的選拔人才的途徑,使很多人憑著分數改變了社會地位。很多偏遠山區的聰明青年憑一紙試卷就進了大學,但那時的題目、體制沒有現在這么機械、刻板,沒有說出一個作文題、給一個材料,只能有一種理解方法,還沒到這種程度。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我感到弊大於利了,而且越來越向這個方向發展。P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