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孔家廟也叫孔廟或孔家家廟,孔家本廟。在今山東曲阜。孔廟(本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初建於
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是我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陽等地都有孔廟。
孔家廟介紹
孔家廟英文:
Confucius Temple
[孔家廟(本廟)描述
孔家廟(本廟)位於東經116°58’30”----北緯35°36’42”。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族和
範本,據稱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
故宅改建為
廟。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
廟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擴建成現代規模。廟內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
御碑亭”13座,擁有各種建築100餘座,460餘間,占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孔廟內的聖跡殿、
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裡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
孔家廟的總體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檜柏,創造出莊嚴肅穆 的氣氛,培養謁廟者崇敬的情緒;廟的主體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前後九進院落,前三進是引導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較小的門坊,院內 遍植成行的松柏,濃蔭蔽日,創造出使人清心滌念的環境,而高聳挺拔的蒼檜古柏間辟出一條幽深的通道,既使人感到孔廟歷史的悠久,又烘託了孔子思想的深奧。座座門坊高揭的額匾,極力讚頌孔子的功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覺油然而生。第四進以後庭院,建築雄偉,黃瓦、紅牆、綠樹,交相輝映, 既喻示出孔子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而供奉儒家賢達的東 西兩民,分別長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遠流長。孔廟平面圖孔廟古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點,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長度依次遞增,六鋪作里跳減二鋪,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外觀相同等。正殿庭採用廊廡圍繞的組合方式是宋金時期常用的封閉式祠廟形制少見的遺例。大成殿、寢殿、奎文閹、杏壇、大成門等建築採用木石混合結構,也是比較少見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細部做法靈活,根據需要,每間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長不一,甚至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空缺感,將廂栱、萬栱、
瓜栱加長,使同一建築物相鄰兩間斗栱的栱長不一,同一柱頭科兩邊栱長懸殊,這是孔廟建築的獨特做法。
孔家廟保存漢代以來歷代碑刻1044塊,有封建皇帝追謚、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廟的記錄,也有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謁廟的詩文題記,文字有漢文、蒙文、八思巴文、滿文,書體有真草隸篆,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碑刻中有漢碑和漢代刻字二十餘塊,是中國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鍈碑、禮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漢隸的代表作,張猛龍碑、
賈使君碑是魏體的楷模。此外還有
孫師範、米芾、党懷英、趙孟俯 、張起岩、李東陽、董其昌、翁方綱等人的法書,元好問、郭子敬等人的題名,孔繼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書法叢帖
玉虹樓法帖等。
孔廟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孔子家廟著名的石刻藝術品有漢畫像石、明清雕鐫石柱和明刻聖跡圖等。漢畫像石有90餘塊,題材豐富廣泛,既有人們社會生活的記錄,也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樣,有線刻、有浮雕,線刻有減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線地;浮雕有深有淺,有光面,有糙面。風格或嚴謹精細,或豪放粗獷,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明清雕鎊石柱共七十四根,其中減地平鐫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減地平鐫圖案多為小幅雲龍、鳳凰牡丹,清雍正帝七年刻,崇聖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構圖優美,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遺物。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龍柱;大成毆前檐十柱,每柱高達六米,最為高大,崇聖祠二柱龍姿矯健,雲形活潑,水平最高。另外
聖時門、大成門、大成殿的淺浮雕雲龍石陛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聖跡因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據孔廟宋金木刻增補而成,由曲阜儒學生員毛鳳翼匯校、揚州楊芝作畫、蘇州石工章草上石,共一百二十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跡,是我國較早的大型連環畫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兩千多年來,曲阜孔廟旋毀旋修,從未廢棄,在國家的保護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發展成為規模形制與帝王宮殿相埒的龐大建築群,延時之久,記載之豐,可以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孤例。
[編輯本段]孔廟景區介紹
孔子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時期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孔子的廟宇 ,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
建築介紹
1空間格局
; 欞星門 【 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認為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孔廟設門名靈星,是說尊孔如同尊天。 欞星門在
泮水橋後,四楹三間。石柱鐵梁,鐵梁鑄有12個龍頭閥 閱。四根圓石柱中綴祥雲,頂雕怒目端坐的天將。額枋上雕火焰寶珠,明間額坊由上下兩層石板組成,下層刻乾隆皇帝手書“欞星門”3個大字,上層刻絛環花紋。明代時此門為木製,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時“易以石”。空廟欞星門欞星門裡建二坊,南為
太和元氣坊,此坊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與
金聲玉振坊同,坊額題字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樣。北為至聖廟坊,明額題刻篆字,坊明代時原刻“
宣聖廟”3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為今名。坊為漢白玉石刻制,三間四柱,柱飾祥雲,額坊上飾火焰寶珠。 後人為讚頌孔子思想對我國社會所發生的深遠影響,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個字,意即他的貢獻如同一奪一樣大,他的主張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因此在孔廟第一進院 落左右兩側修建了兩座對稱的木質牌坊,東題“德侔天地”,西題“道冠古今”,為孔廟的第一道偏門。兩坊建於明初,具有明顯的時代風格。建築為木構,三間四柱五樓,黃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間十三踩,稍間九踩,中夾小屋頂五踩。坊下各飾 有8隻石雕怪獸。居中的4隻天祿,披麟甩尾,頸長爪利;兩旁的4個辟邪,怒目扭頸,形象怪異。
2 聖時門 聖時門據《孟子》記載:“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
聖之時者也。’”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據此,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聖時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3間,弘治年間擴為5間中設拱門3券,碧瓦歇山頂,四周是深紅的牆皮,券內是杏黃的牆裡,前後石階上各有石刻
龍陛。由拱門內望,令人有深邃莫測之感。 過聖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橋縱跨,一水橫穿,碧波渙渙,荷葉田田,環水雕刻有玲瓏的石欄。水“壅繞如壁”,故名“壁水”,橋因而利名,稱“壁水 橋”。 橋南東西二門,甬道相連,東匾“快睹門”,取李渤“如
景星鳳凰,爭先睹之”語,即“先睹為快”之意;西匾“仰高門”取自《論語》“仰之彌高”語,讚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此是孔廟的第二道偏門。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駔從仰高門進廟。
壁水橋北為弘道門,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清雍正七年據《論語》“人能弘道”欽定命名,以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禹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門下有元碑兩塊,東四棱碑為“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的變遷沿革,史料價值很高西碑為“處士王處先生墓表”頗有書法價值,是1966年移入孔廟保管的。
過大中門,即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院落疏闊,古樹蔥鬱,禽鳥翔集夏天鸛飛鶴舞,白鷺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較弘道門長且狹窄,共5間,原為宋代孔廟的大門,後經明弘治時重修,今門系清代所建。門左右兩旁禹有綠瓦拐角樓一座,系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為使孔廟象皇宮一樣威嚴而建的。角樓均3間,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內側有馬道可以上下。此兩角樓瓦廟東北、西北兩角樓構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以供守衛之用。
入大中門,迎面迎面即為
同文門。門屋闊5間,深2間,黃瓦歇山頂,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門曾名“參同門”,順治後改為此名。 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檐下群龍護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 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 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稱“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首。後代封建帝王為讚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5奎文閣
奎文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檐,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 一。閣西碑亭中記載康熙年間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閣堅固的旁證。閣前廊下石碑二幢,東為“奎文閣賦”,系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著明代正德間皇帝命禮部重修賜書庋藏的情況。 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 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東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廟碑”。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文極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 ,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暫缺”。字楷書,書體端莊,結構嚴謹,以精湛的書法著稱於世。石碑立於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習稱“
成化碑”。 此院東西各有一所獨立的院落,名曰“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員在此戒
齋沐浴。東院是“衍聖公”的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又稱“駐蹕”。現舉界有孔子生平事跡展覽。西院是從祭官員的齋宿所,清代中期就已廢棄,僅存院落.清道光年間,孔子七十一代孫
孔昭薰將孔廟內宋、金、 元、明、清五代文人謁廟碑130餘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改稱“碑院”碑碣或流暢奔放,飄逸自如;或豐潤溫雅,神采飛動;或端莊典雅,質樸古拙;精品眾多蔚然大觀.。
6;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過奎文閣為孔廟的第6進庭院。院落狹長矗立著13座碑亭,南8北5,兩行排列,斗栱飛翹,檐牙高啄,黃瓦耀金,櫛次鱗比。十三碑亭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製石碑而建,習稱“御碑亭”。亭記憶體碑55 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 道北5座碑亭建於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道南的8座亭中,4座為金、元建築,東起第三、六座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第四座為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所建,第五座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其餘4座為清代所建。兩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廟現存最早的建築。 各亭石碑多以似龜非龜的動物為趺,名曰贔屓(bi,xi),據說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9子,各有所能,贔屓擅長負重,故用以馱碑。碑亭中最早的是兩幢唐碑,一幢是立於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 唐贈泰師魯先聖孔宣尼碑”,一幢是立於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魯孔夫子廟碑”,皆位於南排開東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於北排東起第三座碑亭內。這塊碑約重35噸,加上碑下的贔屓,水盤,約重65噸。這塊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驚嘆。 此院的東南、西南部,各有一片叢林似的碑碣。北牆朱欄內還鑲著大量刻石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謁廟、祭廟後所刻。如從書法藝術上來看,真草隸篆,各有千秋。另有幾座石碑從側面記載了元末紅巾軍、明代中期劉六、劉七、明末徐鴻儒等農民起義的情況,是研究農民革命歷史難得的珍貴史料。
供人出入,人們依照皇宮之名,稱為東、西華門。這是孔廟的第三道偏門。 大成門大成門 十三碑亭北,有五門並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門,是孔廟第七道大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處,五門大開,將孔廟分作三路:東為承聖門,內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啟聖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主祭孔子夫婦,並以歷代先賢先儒配享從祀。三門並立,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金聲”是擊鐘的聲音,表示奏樂之始;“玉振”是擊磬的聲音,表示奏樂之終,用以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 大成門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來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們充分運用傳統的勾心鬥角的建築手法,巧妙地解決了建築結構空間的問題。 杏壇 杏壇“杏壇”二字,這就是相傳孔子講學的地方。孔子杏壇設教記載最早見於《莊子,漁父篇》: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
休坐乎杏壇之上,北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裡卻無記載.宋天禧二年 (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將正殿後移擴建,以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名曰杏壇”,金代始於壇上建亭,由當時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 杏壇十字結脊,四面懸山,黃瓦朱欄,雕樑畫棟,彩繪精美華麗,壇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爐,壇側幾株杏樹,每當初春,紅花搖拽。乾隆皇帝曾為之賦詩:“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8 寢殿
沿大成殿迴廊後轉,層欄圍繞,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廟三大建築之一的“寢殿”(另兩大建築為奎文閣、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
亓官氏的專祠。 寢殿闊7間,深4間,間金妝繪,枋檁游龍和藻井團鳳均由金箔貼成,迴廊22根擎檐石柱淺刻鳳凰牡丹一如皇后宮室制度。殿內神龕木雕游龍戲鳳,精美異常,龕內有木牌,上書“聖聖先師夫人神位”。 亓官氏,禮器碑作並官氏,宋國人,19歲嫁與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況古籍很少記載,直到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才被宋真宗趙恆追封為“鄆國夫人”,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公元1592年)孔子改稱“至聖先師”,她也被稱為“至聖先師夫人”。孔子死後,“即孔子所居之堂為廟”,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後重修時已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置供桌。
9 聖跡殿
聖跡殿是以保存記載孔子一生事跡的石刻連環畫聖跡圖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於寢殿之後,獨成一院,是孔廟最後的第9進庭院。殿系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廟原有反映孔子事跡的木刻圖畫,他建議改為石刻,由楊芝作畫、章刻石,嵌在殿內壁上,這就是為數120幅的“聖跡圖”。 聖跡圖每幅約寬38厘米,長60厘米,其所表現的聖跡從顏母禱於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後子弟廬墓為 止,並附有漢高祖劉邦、宋真宗趙恆以太牢祀孔子二幅。其中有人們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於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和言論,是我國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聖跡殿內,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書“萬世師表”石刻。字下正中為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孔子為魯司寇像”,左邊是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先聖畫像”,習稱“夫子小影”,據說"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孔子四十八代孫孔端友於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摹勒上三石;右邊是吳道子畫的”孔子憑几像“,孔子按幾而坐,弟子分侍左右,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壽於宋紹二年翻刻石上。在這些畫像上,有宋太祖、宋真宗等皇帝的御贊,有宋代紹聖、政和等年號和題跋。殿內還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篆書的“
大哉孔子贊”,還有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御製碑。
[文化遺產及其價值
批准時間:1994.12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孔林里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價值:規整的建築,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占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每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占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占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全國各地保存了許多歷朝歷代的孔廟,其中以曲阜的孔廟規模最大,時代最早.它與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四大古建築群之一.
[法律地位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編號:99,分類號:52,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保護。
票價
孔廟單張門票成人票價:90元/人 學生(憑學生證),老人(憑老年證),軍人(憑軍官證):半價優惠. 在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通票150元一人。
管理機構
曲阜市文物管理局 (山東.曲阜) 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山東.曲阜)
[相關:曲阜
曲阜位於山東西南部。公元前11世紀即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也是儒家學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故鄉,他曾在此著書講學。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舉世聞名。 2008年7月22日上午,北京奧運會聖火在山東曲阜進行傳遞,孔廟大成殿月台為起點。
各地孔廟
中國大陸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中國的皇帝每年均會祭孔。自漢代以後,祭孔活動延續不斷。規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時期達到頂峰,被稱為“國之大典”。清代,順治皇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內有大成殿,專門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並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祀禮規格又進化為上祀、奠帛、讀祝文、三獻、行三拜九叩大禮。
民間也有祭孔,直至中華民國結束統治大陸時期。1949年,中共政府在中國大陸建立職權以後,基本取消祭孔活動,被有些人認為是去中國化。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大搞批林批孔的運動,祭孔視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很多孔廟的文物古蹟都被破壞。因此,很多祭孔的儀式,舞蹈很少有人知道。直到1984年,曲阜孔廟才恢復了民間祭孔。以後中國其他地區陸續開始祭孔的活動。從2004年開始,曲阜孔廟開始由政府主持的祭孔儀式。
比較有名的有: 山東曲阜孔廟
鄭州文廟,始建於東漢,歷史僅次曲阜孔廟
北京孔廟 天津文廟 山西平遙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
河北正定縣文廟,其大成殿建於五代或宋初,是現存最早的文廟大成殿建築。
濟南文廟
南京夫子廟
湖南寧
遠文廟:始建於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是中南六省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 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林文廟
浙江衢州的
孔氏南宗家廟孔廟是中國僅有的兩處孔氏家廟之一。2004年,
孔氏南宗家廟才恢復祭孔大典。2007年,全面修葺。 哈爾濱文廟建於1926年,落成於1929年,是中國東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祭祀孔子的廟宇。
江西
贛州文廟廣東的
德慶孔廟是中國華南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廟,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重建於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大成殿和仰聖園被譽為孔廟的海峽兩岸大鎮廟之寶。
四川
資中文廟,在資中縣城北門外,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始建於縣城東街,清道光九年(1829)遷此重建。資中文廟占地7035平方米,建築面積2191平方米。主體建築及布局仿山東曲阜孔廟,靈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排列於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廂房、鐘樓、鼓樓、鄉賢祠、名宦祠對稱分布兩側。 他因其兩種與眾不同而知名,第一因其資中人萇弘曾為孔子師,破例雕像以記其事。故資中文廟祀有孔子全身站立石像,為國內僅有。第二因其廟內有全國文廟之中孔子最高、最大、最精緻、最奇特的一塊牌位,被譽為“中華第一牌位”。
四川德陽文廟,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文廟位於上海老城廂,黃浦區文廟路215號,具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上海文廟目前成為了一個綜合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的場所。 山西榆次文廟:建於
公元999年。 上海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
台灣
台灣以
台南孔廟最早,乃明鄭時期陳永華所立,入口題有“全台首學”。此額題字者不明,但已成為台南市、甚至台灣象徵之一。每年9月28日舉行釋奠典禮,歷來都由
台灣省政府主席擔任正獻官,今則改由台南市長。台南孔廟大成殿中懸掛有清代自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鹹豐帝、同治帝乃至光緒帝等清帝御匾。除日據時期有中斷外,戰後中華民國總統如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亦相繼贈匾,頗富盛名。
台北市孔廟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與
大龍峒保全宮為鄰,由於台灣日據時期後,廢棄了台北城內原有的文廟,後由台北士紳辜顯榮、陳培根等人捐獻建立孔廟。 由於''中華民國''政府遷移來台,台北市孔廟乃成為中央政府舉行祭孔大典之處,以往都由內政部長代表''中華民國''總統主祭,近年改由台北市長擔任,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及孟子、曾子後人等亦在此參與祭祀。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自主持中央政府的祭孔大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位親自主持祭孔大典的總統,創下首例。 較為重要的孔廟尚有彰化孔廟、
台中孔廟、高雄孔廟。
名稱 屬性 位置
台北孔廟官立 台北市大同區
大龍街275號(台北大龍峒保全宮隔壁)
桃園孔廟 官立 桃園市公園路42號虎頭山風景區內
新竹孔廟官立 新竹市東區中山公園內
苗栗孔廟 私設 苗栗縣
頭屋鄉象山村文昌祠
苗栗象山孔廟 私設 苗栗縣頭屋鄉象山村孔聖39號
台中孔廟 官立 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二段30號
彰化孔廟 官立 彰化縣彰化市永福里孔門路31號
鹿港文武廟私設 彰化縣鹿港鎮青雲路二號
南投孔廟 私設 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
日月潭文武廟 私設 南投縣日月潭北面山腰上
埔里孔子廟 私設 南投縣埔里鎮清心裡南興街381號
嘉義孔子廟 官立
嘉義市東區嘉義公園內
台南孔廟 官立 台南市南門路二號
台南敦源聖廟 私設 台南縣歸仁鄉忠孝路旁敦源聖廟
佳里昭清宮 私設 台南縣佳里鎮安西里118-2
南安國小孔子祠 私設 台南縣安定鄉南安村62號
高雄孔廟 官立 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400號
高雄舊城孔廟 官立 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47號舊城國小內
旗山孔廟 官立 高雄縣旗山鎮中山公園內
屏東孔廟 官立 屏東市勝利路38號
海濱國小孔子祠 私設 屏東縣東港鎮豐漁里豐漁街三四之二號
羅東孔廟 私設 宜蘭市羅東震漢民里北成街8-2號
宜蘭孔廟 官立 宜蘭市新興街
鳳林國小孔子祠 私設 花蓮縣鳳林鎮中正路二段一號花蓮縣鳳林國小內
澎湖孔廟 官立 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文化中心附近
其他地區孔廟
越南中國的儒家文化對越南影響非常深。越南的孔廟始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最早記載的孔廟是
越南李朝神武二年(1070年)在首都興建的。
越南陳朝光泰十四年(1397年)明各府設立學校,孔廟開始遍及各地。 形制和中國相似,不同的是,大成殿之前有拜殿,大成門前有建築。比較著名的有順化國子監、會安文廟、海陽文廟、
安寧文廟等。 祭祀對象也仿照中國的制度,但是還增加了越南的學者。
朝鮮和韓國
朝鮮是除中國外孔廟最多的地方。高麗時,開始設立孔廟。1268年孔廟開始推向地方。李成桂時期,命令地方各級都要建立孔廟,從此孔廟遍及朝鮮全境。 朝鮮孔廟的布局也是仿照
中國孔廟的,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樣的,為前學後廟。除
嗣奉中國的儒家聖賢外,還有本國的東國十八賢。 朝鮮歷史上共有362座禮制孔廟。二戰後,南北分治,北部的孔廟改作他用,南部的232座孔廟很多仍然進行祭祀活動。此外,在大韓民國現存非禮制孔廟有12座祠堂、2座書院、3座書齋。
日本
湯島聖堂-東京都文京區. 孔子廟-長崎縣長崎市.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最早的孔廟是建在檳城孔聖廟中華國小裡面,是由清朝駐檳城大使張弼士所創。昔日兒童第壹天上學之前家長必帶兒女到此廟祭孔,以求前程光明。除此之外,在馬六甲也建有孔子大廈,每年都有舉行祭孔活動。
福州孔廟位於福州市鼓樓區聖廟路。 唐大曆七年(772)觀察使李奇從城西北移建於此。宋太平興國時期(976-983)正式改學宮為孔廟。有經史、御書、稽古三閣,養源、儀道、
駕說三堂,以及十二齋舍等,規模百餘畝。後經宋熙寧、明洪武和清鹹豐三度大火,原廟範圍縮小;現存的廟宇,為鹹豐元年(1851)十二月至四年(1854)六月重建的,坐北朝南。上世紀60年代初改為福州少年宮。 中軸有欞星門、儀門廳、大成殿、兩側有廊廡、官廳、鄉賢祠等。大成殿為重檐九脊頂,高踞於月台上,為福州城最雄偉的一座殿宇。殿內石柱4根,每根約3.2萬斤。 1961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用作福州市少年宮。以後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北京孔廟
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在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元大德六年(1302)建,大德十年建成。明永樂九年(1411)重建。宣德、嘉靖、萬曆年間分別修繕大殿,添建崇聖祠, 清順治、 雍正、 乾隆時又重修, 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祭祀孔子為大祀,將正殿擴建。孔廟雖然經過歷代重修, 但其結構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風格。門內院落共有三進,中軸線上的建築從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崇聖門及崇聖祠。有元、明、清三代的進士題名碑 198 塊,為研究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文獻資料。孔廟從1928年起對外開放,供人遊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為首都博物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國子監街。占地2.2萬平方米。歷代多次重修,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築,又名"先師廟"。廟坐北朝南,大門稱先師門,仍保持元代風格。前有琉璃壁及下馬碑,進門東西有碑亭、神廚、神庫等,並立有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118 方,題刻歷代進士5萬多名。進大成門至第二進院,正殿名大成殿,為孔廟主體建築,面闊9間,進深5間,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殿前月台三出陛,殿內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殿前有600餘年樹齡的古柏一株,名"除奸柏",亦名"
觸奸柏"。有古井一口,清高宗賜名"
硯水湖"。大成殿後有崇聖祠,自成院落,為祭祀孔子先祖之地。今闢為首都博物館,展出北京地區出土的歷代珍貴文物。
北京安定門內有條國子監街,又名成賢街。這條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間式彩繪木牌樓,是北京保留牌樓最多最完整的一條街。街道兩旁槐樹成行,濃蔭蔽日,槐花飄香。北京孔廟就坐落在這條街的東端。
歷史悠久:已有700多年 孔廟是祭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廟宇,源遠流長。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成,初具規模。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聖祠,用於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擴建大成殿,孔廟始成今日的規模。整座孔廟分三進院落,占地約22000平方米,採用了主體建築沿中軸線分布,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布局。在7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這裡成為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尊孔崇儒,宣揚教化,主興文脈的聖地,也成為眾多志在功名的讀書人頂禮膜拜的殿堂。這組比故宮還年代久遠的皇家古建築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數百年的漫漫科舉之路。徜徉在古柏參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廟裡,遠離都市的喧鬧,觸摸歷史、文化的脈搏,以寧靜淡泊的心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實在是件雅事。
建築輝煌:凸顯皇家氣派 北京孔廟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整座孔廟建築布局科學,規模宏大,凸顯皇家氣派。 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先師門兩側連線廟宇的外圍牆,猶如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檐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台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
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那難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詩意恐怕只有學識淵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稱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台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奉
程頤、
程顥兄弟、
張載、
蔡沈、
周敦頤、
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史料珍貴:眾多名碑有記載
孔廟歷經7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遺留下來彌足珍貴的文物,成為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和孔子儒學的重要史料和實物。 在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御路兩側分四部分樹立著198座高大的進士題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這些進士題名碑上刻著元、明、清三代各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總計51624人。在眾多的進士當中有我們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張居正,于謙、徐光啟,嚴嵩,紀昀、劉墉及近代名人劉春霖、沈鈞儒等。穿梭在這片時間跨度達數百年的碑林中,輕撫舊貌斑駁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跡,不免讓人發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感慨。
在孔廟與國子監(古代皇家大學)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座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總計63萬餘字,規模宏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
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相傳乾隆命和珅、王傑為總裁,彭元瑞、劉墉為副總裁來考訂經稿。彭元瑞以
宋元善本十三經核訂蔣衡手書的經稿,並把俗體字均改為古體字,使經文更加完善規範,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讚賞,被授以太子太保銜。這使和珅嫉恨非凡,權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間挖去石碑上全部改過的古體字。直到和珅垮台後,古體字跡才得以重新修復,至今碑面上還有一塊塊挖補的痕跡。
中心院落御
道的西側有口古井。由青石板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質井圈。由於坐落在德勝門、安定門內一帶水線上,當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質清純甘冽,相傳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在拜謁孔子後都要飲一下井中聖水,據說飲後能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寫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寫出的字墨香四溢,筆勁流暢。故乾隆賜名“硯水湖”。雖然現在井中水位很低,也沒有人飲用,但這口井雅致大氣的名字及動人的傳說,為孔廟增添了幾分文采。 2005年4月北京孔廟開始了50年來的第一次大規模修繕,這次修繕以古建復原和維護為主,恢復清代的建築規模和樣式,宏偉大氣的孔廟將再次重現人們面前。
[編輯本段]
衢州孔廟衢州孔廟
浙江衢州的這座孔廟,建於八百多年的南宋時代。當時金兵大舉侵犯中原,帝京開封淪陷,徽欽二帝被擄。新帝宋高宗南渡,孔子的四十七代孫衍聖公亦自山東老家南逃,受皇家照顧,賜居於衢州。衍聖公原指望趙家皇帝在抗金戰爭中獲勝北返中原,重歸故土,可是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且把“杭州當汴州”。這位小小的奉祀官亦無可奈何,乃求助於朝廷及地方官府資助,沿襲曲阜孔廟型制在衢州建造了這座孔氏家廟。
[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新余孔廟新余孔廟孔廟,東吻魁星閣,南擁袁河之水,位於新余市二中校園內。 唐大曆間(766-779年),知縣
杜臻創建,有大成殿五間,中虛八楹。此後屢有興廢,為崇學尊孔,宋至清共十九次維修,
李大有、
謝諤、章穎等十二人先後有記。孔廟包括欞星門、狀元橋、泮池、大成門、東西兩廡、大成殿、
廨舍、明倫堂等建築,環以宮牆。基信體建築大成殿,前置牌匾,中揭“大成殿”三字,殿中楣高懸康熙至同治七帝御書的“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聖集大成”、“聖協時中”、“德齊幬載”、“聖神天縱”七匾。 宮牆兩門,分掛“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二匾。清末以來,孔廟日趨朽敗,1982年文物普查時,除大成殿、大成門及兩廡殘存外,附屬建築及文物毀滅殆盡!為使孔廟免於泯滅,1987年4月,開始維修孔廟。修復後的孔廟通面闊21.5米,通進深60.25米,通高14.6米,其主體建築大成殿面積約500平方米。整個孔廟的建築風格保持了清代孔廟建築的特徵。
德陽孔廟
德陽孔廟德陽孔廟四川德陽孔廟(本人又稱文廟)是中國西部地區保存完整、規模宏大、具有濃郁地方特色,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陽孔廟始建於南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年),當時在城東,後因年久失修塌毀。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重建於城南東隅及德陽城區南街現有位置。經成化、弘治、萬曆年間的多次修葺,已有宮牆、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三楹)、崇聖祠(三楹)、東西廡(各三楹)、節孝祠、孝子祠、鄉賢祠、名宦祠、名倫堂等建築,明未又毀於兵燹。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重建,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又進行過多次修建和修葺。清道光二十八年至鹹豐五年. (1848年~1855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現存建築為清道光年間的基本格局。 德陽孔廟占地面積20800平方米,有古建築20餘處。文廟坐北朝南,三進四合院中軸對稱布局,建築布局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對稱排列,由南向北中軸線依次為:萬仞宮牆(照壁)、欞星門、泮池、泮橋、戟門(大成門)、禮樂亭、大成殿、啟聖殿。兩側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東西廡、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等。廟前為文廟廣場,廟北有後花園。
德陽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坐落在文廟中院,整個建築雄偉、莊嚴、華麗,是文廟庭院中建築最高、體量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古建築,它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文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七間33.97米,進深四間14.78米,通高21米,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面系黃色琉璃瓦覆蓋,正脊飾以飛龍,中間置寶頂。殿內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和祭孔祭器、禮器、樂器陳列,有燭台、爵、鐙、籩、簋、豆、硎等祭器、禮器,牛、羊、豕三
牲俎,以及祭孔時演奏中和韶樂的編鐘、搏鐘、編磬、特磬、琴、瑟、簫、笛、塤、鼓、祝(起樂之器)、敵(終樂之器)等樂器及指揮樂舞場面的麾、節等。殿前有寬闊的拜台,可觀賞場面盛大、古樸典雅的仿古
祭孔樂舞。清代以來,大型祭孔活動,每年兩次,時間為每年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1990年以來,德陽孔廟按照清代格局和禮制恢復了祭孔樂舞表演。
德陽孔廟以其宏大的規模,完整的建築群,嚴謹的布局,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文廟的代表性建築。著名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了德陽孔廟後指出:“德陽孔廟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認為:“德陽孔廟廟規模大,保存完整,特點非常突出,這在全國也不多見。”德陽孔廟的建築在全國文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個禮樂亭位於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的中軸線兩側,排列在一條線上,內側兩座為雙檐六角亭,外側兩座為雙檐四方六角亭,造型各異,別具一格,在全國文廟中獨一無二。1949年冬月,賀龍元帥在德陽孔廟參加德陽解放儀式後,指著禮樂亭說:“這樣的禮樂亭在全國文廟中實屬少見,要好好地保護”。萬仞宮牆(照壁)長30米,高11.64米,比北京孔廟照壁高大,屬國內地縣孔廟中最高大的萬仞宮牆。欞星門為八柱五間五樓沖天柱式石牌坊,造型別致,雕刻精美,是南方文廟石刻欞星門中的精品。泮池中置三座單跨石拱橋,橋為梯步拱面形,中間橋跨度為14.9米,左右兩邊橋跨度為13.8米,為其他孔廟所少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為磚式重檐枋,具有南方建築風格,這與國內地縣文廟中普通的木坊比較,獨具地方特色。孔廟後花園保存完好,這在孔廟中極為罕見。 門票:10元
佛山孔廟佛山孔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祖廟路21號祖廟公園內,是清宣統三年(1911)由本地一批尊孔士紳集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佛山孔廟和尊孔活動場所,原包括孔聖殿、會客廳、亭子和花園,占地約2000平方米。修復後的“孔聖殿”為單檐歇山頂,面寬、進深各三間,穿斗式結構,殿內置孔子石刻像,並於東西兩壁增嵌《孔子廟堂碑》拓本刻石。
佛山孔廟在祖廟大院內,舊稱尊孔會。是清未宣統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紳集資所建,屬小型紀念性建築物和尊孔活動場所,而並無依照一般文廟之制。原建築包括孔聖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園等計置,占地紅2000平方米。現僅孔聖殿一單體建築保存尚好外,余均蕩然無存。 此建築面積近300 平方米。該殿室內神龕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東曲埠孔廟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兩壁之上,嵌有《孔子廟堂碑》石刻,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所書碑記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綱的考記題跋。原藏於
李可瓊“七十二窗樓”,由其名人送出;殿內的明間還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風,無形制碩大而又清雅脫俗;該殿前檐明間檐柱花崗石柱礎亦很有特色。 1981年為配合祖廟的開放,市政府撥款修葺復原,在殿內左右兩壁裝置了收集於佛山“李氏大祠”的六組磚雕裝飾;恢復了神龕及其周圍的面貌,還擴建美化了花園,增設了“佛山碑廊”,“佛山鐘廊”,“古洛芝蘭”牌坊以及明代石刻麒麟照壁等;又有橋亭水榭、曲徑迴廊之美景,加上綠樹成蔭,花以錦,更添其迷人秀色。鑒於其歷史、建築和藝術上的價值,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市政府撥款26萬元更換孔廟被白蟻蝕的廊柱並依原貌重修。 現為第一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
杭州孔廟杭州孔廟(碑林)原為
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於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此後府學除焚毀重建或規模增擴外,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度後,一直是杭州的官辦學府。現址位於杭州市上城區勞動路57號、西湖東南側的吳山腳下,占地約44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築格局規整大氣,風格古樸典雅。其內收藏著唐至清代各類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筆、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畫像、天文星圖、水利圖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經》、貫休的《十六羅漢像刻石》、李公鱗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圖》等最為聞名。此外,還有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米芾、祝允明等歷代書法名家的手筆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更值一提的是一批史實碑,記載了杭州及周邊城鎮有關興修水利、築海塘、鹽運等史實,為研究
杭州的水利及推動杭州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料,因而被稱為是杭州的一座融歷史、科學、藝術為一體的“石質書庫”。
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孔府
西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現在,孔府占地240多畝,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築463間,分為中、東、西三路。東路為家廟,西路為學院,中路為主體建築。中路以內宅為界,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廳、百戶廳、知印廳、掌書廳、
典籍廳、司樂廳);後為內宅,設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最後是孔府的花園,是歷代衍聖公及其家屬游賞之所。
大堂是衍聖公的公堂,內有八寶暖閣、虎皮大圈椅、紅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驚堂木、文房四寶等。兩側是儀仗,氣象森嚴可畏。七十二代衍聖公孔令貽的住宅和房內陳設保存完整。府內所藏歷史文物十分豐富。其中最著者為“商周十器”,亦稱“十供”,原為宮廷所藏青銅禮器,清高宗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墒賜孔府。
孔廟
座落在曲阜城內,其建築規模宏大、雄偉壯麗、金碧輝煌,為我國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擴建成現代規模。廟內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
遊覽孔廟應著重遊覽中軸線上的奎文閣、十三碑亭、杏壇、大成殿及其兩廡的歷代碑刻。孔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裡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時稱文宣王殿,共有五間。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時,移今址並擴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
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黃瓦覆頂,雕樑畫棟,八斗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圖,雙重飛檐正中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殿高 24.8米,長45.69米,寬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杏壇位於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傳為孔子講學之處,壇旁有一株古檜,稱“
先師手植檜”。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二層黃瓦飛檐,雙重半拱。亭內細雕
藻井,彩繪金色盤龍,其中還有清乾隆“杏壇贊”御碑。亭前的石香爐,高約1米,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
孔林
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餘株。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開成現在規模,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圍林牆 5.6公里,牆高3米多,厚1米。
郭沫若曾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
編年史”。孔林對於研究中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喪葬風俗的演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