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子關於仁的論述
- 提出:孔子
- 內容:克己復禮為仁
- 時期:春秋
孔子關於仁的論述是克己復禮為仁。意思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實際上,就是提倡人們要以克制和禮讓的態度來調和社會矛盾。內容克己復禮為仁。釋義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實際上,就是提倡人們要...
《孔子仁學思想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晨。內容簡介 《孔子仁學思想研究》根據孔子的仁的特點分析了仁的形成結構和道德動力的發生源頭。用“德性生命”的概念闡釋了人所具有的先天的道德傾向和人能夠被後天塑造的可能性。
儒家關於人類行為規律和倫理道德規範的學說。人道是儒家哲學的重要範疇,與天道相對應。一般認為人道與天道一致,以天道為本。亦有一類主張強調人道與天道的區別,認為天道無為,人道有為。人道觀的核心內容是孔子、孟子創立的仁義論和以“...
該書介紹了孔子學說的性質與價值,分析了《論語》的“仁”。。道”、。德”、“義”、“禮”這五個中心概念,並論述了孔子的倫理思想、教育思想以及政治思想等。關於《論語》研讀,作者提出了下列建議:(1)力避斷章取義;(2)同名...
《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的談話以及他與弟子的問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認為。仁”即“愛人”,表現了對平民百姓的重視。圖書目錄 卷首語 楔子 一 進京 1.上學第一天...
《孔子講的仁的故事》是 2010年04月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明洙,吳榮華。內容簡介 鄉下孩子燦浩跟著爸爸、媽媽和姐姐一起來到了首都首爾,在這裡開始了他的全新生活。帶著一些擔心、一些好奇,他在新學校里認識了基泰、有寬這樣的...
戰國末和漢初的儒家對“禮”作了系統的論述,主張用禮來調節人的情慾,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規範。智 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只有統治者才是“智者...
居仁由義 作為一個獨立的德目,孟子關於仁義統一的論述比孔子對仁和義關係的認識前進了一步。《盡心上》寫道:“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居,指人們立身之根基;路,指行為所遵循的路線。...
基於以上對於“儒”、“士”、“君子”的基本社會使命的分析,可以說原始儒學的主要內容都是關於“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規範和從政方面的治國原則。而且,從孔子、孟子到荀子,他們所提出的各種道德規範和治國原則,都是十分具體的、為人...
如果說,孔學的重心還停留於仁本身,還停留於仁是什麼、為什麼行仁的問題上,那么,孟學的重心則由仁本身轉向“為仁之方” 。孟子自覺地將孔子仁學的終點作為自己仁學的起點。並通過對“為仁之方”的論述,而建立了自己的心性論。...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
在他看來,“孝悌”是人人具有的一種真實自然的心理情感,而這種情感正是仁的根源所在,是否具有“孝悌”也是判定一個人仁與不仁的標準所在。在孔子與宰我關於三年之喪的討論中,孔子從內心的“安”與“不安”點醒宰我,要他從孝悌的...
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弟子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的經典論述,都是蘊含著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學而》篇,第三、四、五則見於《為政》篇,第六,七則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