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孔子九講,作者簡介,目錄,序言,主要內容,
孔子九講
孔子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如何從中汲取寶貴的智慧和營養,從而使孔子的言行記載得到新的生命,展現新的力量,帶來新的啟示,學者和媒體都在做著這方面的工作。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孔子九講》,就是一座由專家學者架起的引導廣大讀者步入孔子思想殿堂的橋樑。傅佩榮先生在《孔子九講》序言中指出:我們今天想經由《論語》來認識孔子的思想,首先要充分了解經典,求其融會貫通;其次要使經典與經驗結合,讓孔子在21世紀還能栩栩如生,為我們提供生動活潑的教誨。《孔子九講》作者正是憑藉著對經典的深刻認知,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娓娓道來的風格,將讀者帶入宛如與孔子直接對話的情景之中,在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中感受到心靈的觸動和思想的力量。
作者簡介
目錄
認識孔子(代序) 傅佩榮
第一講:孔子的一生 傅佩榮(1-7講)
第二講:孔子的為官之道
第三講:孔子的為師之道
第四講:孔子的孝親之道
第五講:孔子的交友之道
第六講:孔子的貧富觀
第七講:孔子的修養之道
第八講:孔子的中庸之道 郭其勇(8-9講)
第九講:孔子的公私觀
附 講:天下第一家孔祥林(附講)
序言
傅佩榮序認識孔子(代序)孔子的一生,驗證了從平凡到不平凡的過程。三歲喪父,由母親帶回娘家養大,生活貧困,地位卑微,這是孔子的青少年階段,再平凡也不過如此。但是,他從十五歲開始,在別的孩子接受命運擺布、只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之際,他立志求學,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也間接影響了往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孔子的秘訣是:好學、深思與力行。好學使他精通五經、嫻熟六藝,掌握了傳統所集結的智慧與能力。他由此“溫故而知新”,覺察禮壞樂崩之後,需要重新界定道德的基礎。於是提出“仁”的理想,作為一個人由真誠所引發的動力,依此要求自己去行善。孔子的志業可以用“承禮啟仁”一詞來描述。他的深思構建了儒家的哲理。“仁”之一字,包含三個層次: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這是“吾道一以貫之”的簡單說明。“善”的定義是“我與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唯其如此,孔子的志向才會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亦即他想以一人之力來改善整個天下。只要明白孔子思想,就會接受類似的觀點,體認天下一家、天下一人的親切關懷,進而也會效法孔子,願意為天下人服務了。他的力行不僅體現於個人的修德與講學上,也促使他在中年之後從政做官,為魯國百姓謀福利。孔子為官,政績卓越,但最後依然無力回天。於是在別人考慮退休之時,他反而週遊各國,鬥志昂揚,傳播自己的理想。有人說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性格,有人稱許他為“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他則淡然地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能做到這樣的“三忘”——忘食、忘憂、忘老,人生必有深刻的樂趣。孔子是一位哲學家。一方面,他要對人生經驗作全面的反省,由此找出人生的應行之道,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有尊嚴、有意義、有價值。另一方面,他在知行合一的實踐過程中,必須體驗快樂的境界。哲學如果不能讓人覺得快樂,我們又何苦去費心鑽研?孔子本人不論窮困或通達,都能表現“安貧樂道”的情懷。他的傑出弟子顏回也有同樣的表現。其他眾多弟子在同一條人生之道上,亦步亦趨,分別走出各自的精彩人生。兩千多年以來,中國讀書人學習儒家,由此獲得安身立命的慰藉。他們的學習材料,首推《論語》一書,幾乎到了“人人手邊有《論語》”、“人人心中有孔子”的盛況。不過,書本只是文字資料,要靠每一代的讀書人去“好學、深思、力行”,才可能使孔子的言行記載得到新的生命,展現新的力量,帶來新的啟示。我們今天處在類似的情況,也想經由《論語》來認識孔子的思想。這是雙重的挑戰:首先,要充分了解經典,求其融會貫通;其次,要使經典與經驗結合,讓孔子在21世紀還能栩栩如生,為我們提供生動活潑的教誨。為了回應此一艱巨挑戰,傳播媒體責無旁貸,學者更是努力配合,由此形成了風起雲湧的國學熱。這是值得樂觀期待的大趨勢。學習孔子思想,不是為了增廣見聞或附庸風雅,而是為了安頓自己的身心,接上自己的傳統,使自己在天地之間可以站得穩、行得正。學者們各盡其能,揭示孔子思想的某一側面,希望引起共鳴,形成基本共識,重新肯定炎黃子孫獨到的智慧,在紛紜的世事中找到一處心靈的樂土。任何這方面的工作都是一個開始。電視中的講述、書本上的介紹,都是在扮演橋樑的角色,希望讀者進而閱讀經典,直接與孔子對話。本書原是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的演講記錄,經三位演講者修訂而成,再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愛。 2008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