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信卿

孔信卿(1897—1979),字照志,小泊頭鎮小泊頭村人。30年代初在天津學習中醫,後開藥鋪,行醫治病。經十幾年臨床實踐,醫術頗深。

1962年2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勤奮好學,精通經典醫著,敢於改革創新總結自己數十年的臨床經驗,寫下10餘萬字的《脈診要法》和《孔信卿醫案摘要錄》。1979年逝世,享年8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信卿
  • 外文名:照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小泊頭鎮小泊頭村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79
  • 職業:醫生
  • 代表作品:孔信卿醫案摘要錄,脈診要法
生平事跡,人物生平,

生平事跡

1945年秋後的一天,孔信卿趕集歸來,行至村頭,見一慟哭的村婦抱一“死兒”奔向田野,一壯漢肩荷鐵鍬尾隨其後,即緊問“得的什麼病?幾時死的?”村婦回答說:“村里先生說是中了魔障,治不好了,今晌午就沒氣了。”孔信卿撩起蓋頭,仔細觀察,只見“死兒”臉色蒼白,嘴唇青紫,呼吸已停,但細心切脈尚有脈息微動。他急取銀針,刺“死兒”有關穴位,片刻“死兒”竟眼眨嘴動,轉活復生。信卿告訴孩子的家長:“孩子得的是血虛症,是長期營養不良引起的,沒有真死,不過病情是夠嚴重的了。”說著開了方子,囑附:“快到藥鋪買人參、黃精各一兩,給孩子煎服,明天一早我再來看。”病孩服藥後即見效驗,後經孔信卿多次診治調理,竟然康復。此事不僅轟動了四區(泊頭) ,也轟動了無棣縣城,人們傳說孔信卿是扁鵲再生,能起死回生。從此方圓數百里,登門求醫者絡繹不絕。

人物生平

孔信卿不但醫術高,醫德也好。他常對一些貧困病人減收或免收藥費。他經常說:“有錢治病,錢少或無錢也得治病。如人參一藥價格昂貴,有錢者多用,錢少者少用,無錢者可以不用,可以改用黨參。要儘量減輕病人負擔。”因而深得民眾愛戴。在無棣縣人民醫院工作時,曾連續兩次當選為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孔信卿一生勤奮好學,精通經典醫著,敢於改革創新。1958年調惠民地區人民醫院工作。1960年秋,惠民地區人民醫院開展技術革新活動,他和外科醫師魏國玉、藥劑師張希濂研製成功黃連注射劑,對醫治腎結核患者效果極佳,曾受到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的表揚和獎勵,《大眾日報》對此作了重要報導。1962年2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出席山東省中醫代表會議。 孔信卿對難以治癒的“口僻病”(調眼風) 頗有研究。他曾閱讀過大量資料,又經在自己身上反覆試驗,終於摸索出用針挑腮內齒交腺治“口僻病”的方法。經他治療的“口僻病”患者無不痊癒。古稀之年後,他還不遺餘力,總結自己數十年的臨床經驗,寫下10餘萬字的《脈診要法》和《孔信卿醫案摘要錄》。 孔信卿精於養生之道。他平日素食,不沾菸酒,性格開朗,耄耋之年仍步履穩健,耳聰目明。1979年逝世,享年8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