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紺錢

子紺錢

以赤銅為廓邊、無毛刺、規範工整的錢體,此錢特徵是“銖”側厚、“五”側薄,呈傾斜式,史稱“赤仄五銖”,又叫“子紺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紺錢
  • 拼音:zǐ gàn qián
  • 注音:ㄗㄧˇ ㄍㄢˋ ㄑㄧㄢˊ
  • 解釋:古錢名。 漢朝所鑄。
史書記載,歷史故事,

史書記載

《漢書·食貨志下》“郡國鑄錢,民多奸鑄,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官赤仄,一當五,賦官用非赤仄不得行” 唐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所謂子紺錢也。’ 如淳 曰:‘以赤銅為其郭也。今錢郭見有赤者,不知作法云何也。’”
所謂“赤仄”,即以赤銅加於黃銅之上,以別於民間偽鑄官錢。然而,不久“赤仄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最後,只得以取消各郡國的鑄錢權而全統之於“上林三官”的辦法以防盜鑄。

歷史故事

漢武帝元鼎二年為改變幣粗劣輕薄、商民拒用狀況,下令幣制改革,鑄出以赤銅為廓邊、無毛刺、規範工整的錢體,此錢特徵是“銖”側厚、“五”側薄,呈傾斜式,史稱“赤仄五銖”,又叫“子紺錢”。由於詔令以一當五收回郡國五銖,商戶不樂意,且操作不便,元鼎四年武帝只好又下令收回。所以至今“赤仄五銖”難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