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長篇小說的代表作。茅盾先生被文學史界譽為“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子夜》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社會分析小說。《子夜》以20世紀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大規模、藝術地再現了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帝國主義掮客投機、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併……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小說深刻地揭示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歷史原因。《子夜》在整體布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緻,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子夜》被革命家瞿秋白先生讚譽為:“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也因此奠定了茅盾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基本介紹
- 書名:子夜中國出版集團版
- 作者: 茅盾
- ISBN:9787500126102
- 頁數:226頁
-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 2010-4
- 開本:1/32
- 編 者: 安旻、徐林、白雲天
- 字 數:約411000
寫作背景,地位與影響,故事概要,
寫作背景
《子夜》,茅盾先生始作於一九三一年十月,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五日脫稿;其間先生因病,因事,因上海戰事,因天熱,作而復輟者,綜計亦有八個月之多,所以作者自謙說:“也還是倉卒成書,未遑細細推敲”。
但小說的構思時間卻已經很長。一九三○年夏秋之交,茅盾先生因為神經衰弱,胃病,目疾,同時並作,足有半年多不能讀書作文,於是“每天訪親問友,在一些忙人中間鬼混,消磨時光”。就在那時候,茅盾先生有了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的想法。後來病好些,就時常想實現這“野心”。到一九三一年十月,乃用整理所得的材料,開始寫作。正如茅盾先生後記所說:“所以此書在構思上,我算是用過一番心的。現在寫成了,自視仍復疏漏。可是我已經疲倦了,而神經衰弱病又有復發之勢,我不遑再計工拙,就靦然出版了。我的原定計畫比現在寫成的還要大許多。例如農村的經濟情形,小市鎮居民的意識形態(這決不像某一班人所想像那樣單純),以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我本來都打算連鎖到現在這本書的總結構之內;又如書中已經描寫到的幾個小結構,本也打算還要發展得充分些;可是都因為今夏的酷熱損害了我的健康,只好馬馬虎虎割棄了,因而本書就成為現在的樣子——偏重於都市生活的描寫。”
《子夜》的時代背景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這短短的時間內,有幾件大事值得一提。第一,國民黨內部爭權的鬥爭,又一次爆發為內戰。汪精衛、馮玉祥、閻錫山為一方,蔣介石為另一方,沿津浦鐵路一帶作戰,其規模之大,戰爭的激烈,創造了國民黨內戰的紀錄。老百姓遭殃自不待言,工商業也受到阻礙。第二,歐洲經濟恐慌影響到當時中國的民族工業,一些以外銷為主要業務的輕工業受到嚴重打擊,瀕於破產。第三,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挽救自己,就加強了對工人的剝削。增加工作時間,減低工資,大批開除工人,成為普遍現象,這就引起了工人的猛烈反抗,罷工浪潮一時高漲。第四,處於三座大山殘酷壓迫下的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武裝起義,勢已燎原。
《子夜》原來的計畫是打算通過農村(那裡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發展)與城市(那裡敵人力量比較集中因而也是比較強大的)兩者革命發展的對比,反映出這個時期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加強作品的革命樂觀主義。但這樣大的計畫,非當時作者的能力所能勝任,寫到後來,只好放棄。
《子夜》寫了三個方面: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者及工人民眾。三者之中,前兩者是作者與有接觸,並且熟悉,比較真切地觀察了其人與其事的;後一者則僅憑“第二手”的材料,即身與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這樣的題材的來源,就使這部小說的描寫買辦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部分比較生動真實,而描寫革命運動者及工人民眾的部分則相對較少。至於農村革命勢力的發展,則連“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作者又不願意向壁虛構,結果只好不寫。 所以茅盾先生自稱這部書是“半肢癱瘓”的。
《子夜》的寫作意圖還與當時頗為熱鬧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有關。當時參加論戰者,大致提出了這樣三個論點:一、中國社會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打倒國民黨法西斯政權(它是代表了帝國主義、大地主、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的),是當前革命的任務;工人、農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領導權必須掌握在共產黨手中,這是革命派。二、認為中國已經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任。這是托派。三、認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可以在既反對共產黨所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也反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夾縫中取得生存與發展,從而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政權。這是當時一些自稱為進步的資產階級學者的論點。
《子夜》通過吳蓀甫一夥終於買辦化,強烈地駁斥了後二派的謬論。在這一點上,《子夜》的寫作意圖和實踐,算是比較接近的。
地位與影響
《子夜》出版於1933年6月。初版印行之時即引起強烈反響,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可見它的影響之大。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巨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子夜》運用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歷史地、具體地、深刻地反應了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舊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子夜》的問世,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在長篇創作方面的發展起了開闢道路的作用,同時也表明了作者的創作已進入了成熟時期。《子夜》的出版,顯示了左翼文學的實績,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發展歷史途程上的里程碑。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故事概要
這部長篇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國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併,公債場上驚心動魄的鬥法,各色地主的行徑,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城市風雲,也間接反映了當時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
1930年5月的一個夜晚,上海灘工業大亨吳蓀甫和吳二小姐芙芳、姑老爺金融財閥杜竹齋正在戴生昌輪船局迎候從老家雙橋鎮避亂而來的吳老太爺。靠《太上感應篇》作精神依託,二十五年不曾跨出書齋半步的吳老太爺,實際上已是一具古老的殭屍。吳老太爺一到上海,資本主義都市的氣息立刻使他風化了。吳老太爺因刺激過度得了腦溢血,當晚就咽了氣。
第二天,吳府大辦喪事,各種人物雲集吳家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畫。主人公吳蓀甫聽到杜竹齋講到金融買辦趙伯韜、尚仲禮要拉他們組織秘密“多頭”公司,搞公債投機時,眼裡馬匕閃出興奮的光彩,丟下喪事立即找趙伯韜談判。吳、杜決定跟著趙伯韜乾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
因為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害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人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吳蓀甫在公債投機中得手,“益中” 僅花五六萬就吞併了估價三十萬的八個廠。吳蓀甫把匯集的全部資產做起公債來,先做“空頭”,後改做“多頭”。
這時,吳蓀甫的家鄉雙橋鎮發生變故,農民起來反抗,使他在鄉下的一些產業蒙受損失。工廠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為對付工人罷工,吳蓀甫起用了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青年職員屠維岳。他先是暗中收買領頭的女工姚金鳳,瓦解了工潮的組織;當事發之後,姚金鳳被工人看作資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復起的時候,他使吳蓀甫假令開除姚而提升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這樣一來,姚的威信恢復,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對她的處置。接著,作為讓步,吳收回成命,不開除姚,並安撫女工給予放假一天。吳蓀甫依計而行,果然平息了罷工。
趙伯韜是上海公債市場裡的魔王,有美國人撐腰,又和軍政界有聯絡,神通廣大。他要搞金融托拉斯來控制工業資本,並揚言要“直逼到吳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閉!”
吳蓀甫既要擴廠搞實業,又要搞公債投機,資金緊缺。杜竹齋又在節骨眼上退出益中。一些儲戶紛紛要求提前取款。為了與趙伯韜斗到底,吳收買趙伯韜的情人劉玉英、經紀人韓孟翔做內線。但是閻軍突然全線出動,四天之內要打到濟南,公債猛跌,“多頭”面臨慘敗的威脅。
為了轉嫁危機,吳蓀甫下令工人工資按八成扣發,鬧事者以武力鎮壓!工賊屠維岳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工潮掀起,吳蓀甫被困在廠內,如驚弓之鳥,狼狽地從後門溜走。
為了擺脫煩惱,尋求刺激,吳蓀甫一夥帶上交際花徐曼麗去江上遊樂,由於開足馬力,結果撞翻了一條舢板。趙伯韜找上門,揚言要實行全面經濟封鎖。益中終於敗給了西方的“洋行”和東方的“會社”。
吳蓀甫感到自己要山窮水盡了。但他還是孤注一擲,要和趙伯韜進行最後的較量,甚至把吳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來。“多頭”與“空頭”決戰的時刻到了,趙伯韜掌握了吳蓀甫一夥的底細。
吳蓀甫最後拋出150萬“裁兵”公債,這時如果姐夫杜竹齋能加入吳蓀甫的行列,吳蓀甫就能取勝,但是杜竹齋趁他們壓價時站到了趙伯韜的一邊,大量扒進。吳蓀甫一敗塗地,準備用手槍自殺,但並未開槍。最後吳蓀甫與少奶奶在子夜的鐘聲里出碼頭避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