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和童年餵養障礙

嬰幼兒餵養障礙是指兒童持續進食不當,造成體重不增或下降。嬰幼兒和童年餵食障礙是一種以拒食和極端追求新奇和不適當的進食方式為主的有多種表現形式的行為障礙。嬰幼兒像成人一樣需要各種營養素的供給,以維持生命和生理活動並修補損耗組織,還必須攝入額外的營養素以保證生長發育所需。嬰幼兒的消化、吸收、代謝、抗感染等功能尚未發育健全,又不具備選擇和調配食物的能力,完全或主要靠撫養者為其提供食物並實施餵養。兒童出現餵養不當、營養失調,進而引起生長發育障礙、身心健康受損的可能性很大。嬰幼兒和童年餵養障礙可分為6類:狀態調節障礙所導致的餵養障礙、忽視所導致的餵養障礙、嬰兒厭食症、感覺性拒食、創傷後餵養障礙、軀體疾病所致餵養障礙。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精神心理科
  • 常見病因:嬰幼兒發育遲緩、父母經驗不足、嬰幼兒慢性疾病、自閉症、神經肌肉或頜面部功能失調等
  • 常見症狀:患兒對各種食物均不感興趣,沒有食慾或偏食,形體消瘦、面色蒼白、體重增長緩慢或下降,往往合併營養不良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嬰幼兒發育遲緩、父母經驗不足、嬰幼兒慢性疾病、自閉症、神經肌肉或頜面部功能失調、感覺整合失調、行為問題、食物過敏、胃食管反流。

臨床表現

1.患兒對各種食物均不感興趣,沒有食慾或偏食。多數兒童存在只吃一、兩種食物的偏食現象,但也進食不多。
2.患兒飲食量過少,甚至抗拒進食,有時將進入口中的食物吐出。嬰兒表現不吃奶或吃奶很少,兒童表現不思飲食,常一餐飯超過1小時。
3.家長出於對兒童進食過少的恐懼,往往強迫兒童進食。
4.形體消瘦、面色蒼白、體重增長緩慢或下降,往往合併營養不良。
5.體檢除消瘦外,無其他器質性疾病情況存在。

檢查

主要依靠細緻的詢問病史,需要把因餵養不當造成的消化功能紊亂和某些原發性器質性疾病引起者區別開,遇到特殊情況也需藉助於X射線和生物化學的特殊檢查。
1.全身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智力評定、生長發育及營養狀況評估、有無先天畸形及骨骼異常發育等。
2.精神檢查:主要包括言語功能、情感反應,有無異常行為、自我刺激和異常進食行為等。
3.相關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檢查、腎上腺激素、生長激素。腦電圖、心電圖、腦CT、腦MRI、染色體檢查等。

診斷

1.持續進食不當,或持續反芻或反胃。
2.6歲前起病,至少在1個月內體重無變化或下降,或有其他明顯的健康問題。
3.排除影響進食的其他器質性疾病和精神障礙。

鑑別診斷

1.先天發育不良:如遺傳性矮小、骨發育異常等,此類疾病多有家族遺傳病史,且無明顯進食不當的表現,根據相關病史及臨床表現不難鑑別。
2.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等,此類疾病多有全身性臨床表現,可能合併有進食困難,但症狀不突出,根據相關實驗室檢查可與之鑑別。

治療

1.育兒指導
在對小兒與主餵養者的相互關係和家庭環境了解的基礎上,給予父母針對性的育兒指導,消除餵養者過度保護或過度控制的觀念和行為。
2.激發食慾
如果嬰兒對食物表現出拒絕,不應採取強迫進食的手段,而應尋找足夠的機會,在愉快的情況下去嘗試食物,從拒絕到接受,多數兒童會自然進食。反射性吸吮和飢餓提供最初的餵養動力。餵養成功的關鍵在於激發兒童的食慾,在有食慾的情況下進食,並在進食的過程中感覺愉快的口腔和消化道刺激,使進食行為得到強化。
3.補充鋅劑及健胃藥物
微量元素鋅的缺乏使患兒食慾下降,偏好口味重的食物,應給予補充鋅劑,也可適當套用健胃藥物激發小兒的食慾。
4.分類治療
(1)狀態調節障礙所致餵養障礙:調節外在刺激幫助患兒達到餵養所需要的平靜的警覺狀態。
(2)忽視所致餵養障礙:對養護人進行教育或心理治療,使他們有能力來照顧患兒。如果養護人不能做到,則為患兒選擇其他的養護方式。
(3)嬰兒厭食症:患兒的困難在於識別餓和飽,對父母要提供設定餵養限制的指導。
(4)感覺性拒食:嬰兒通過反覆暴露逐漸增加進食厭惡的食品的量,逐步脫敏。幼兒提供能夠接受的食物。父母示範吃其他的新食物。不要強迫兒童嘗試新的食物。
(5)創傷後餵養障礙:需要多種治療,包括軀體疾病治療,營養素補充,以及行為治療克服對進食的恐懼。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