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視覺偏好

新生兒已經表現出某些注意的偏好,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視覺皮層的正常發展需要相應的視覺輸入,嬰兒運用視覺能力的先天傾向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其二是嬰兒所傾向注意的對象正是那些對他們的發展重要的刺激,如母親的面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嬰兒視覺偏好
  • 外文名:Infant visual preference
  • 套用學科:心理學
介紹,研究內容,對象的狀態,面孔,

介紹

新生兒已經表現出某些注意的偏好,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視覺皮層的正常發展需要相應的視覺輸入,嬰兒運用視覺能力的先天傾向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其二是嬰兒所傾向注意的對象正是那些對他們的發展重要的刺激,如母親的面孔。

研究內容

對象的狀態

研究(Haith,1966;Gibson,1966)表明,新生兒對運動物體表現出明顯的偏愛。雖然無法有效控制兩眼的運動,但他們的注視點常在物體運動估計上停留1~2秒後跳向下一運動點。2~3個月的嬰兒能夠協調眼球追隨運動物體。
嬰兒對物體的輪廓表現出明顯的偏愛。在眼動儀的幫助下,研究者可以對嬰兒的視線走動進行觀測,發現他們更喜歡注視物體的邊緣部分,較少注視中心。早在1966年,研究者(Salapatek & Kessen)對新生兒的研究發現,這個時期的嬰兒更傾向注視三角形的周邊和頂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對圖案的偏好的複雜程度逐步增加。研究人員發現,3周大的嬰兒注視6×6方格圖形的時間長於12×12和24×24的複雜圖形;6周大的孩子更喜歡稍微複雜點兒的圖形;3個月大的嬰兒表現出更喜歡注視最複雜的圖形(Karmel & Maisel,1975)。對此,有觀點(Banks & Salapatek,1983;Karmel & Maisel,1975)認為是由於圖形複雜時包含輪廓線更多的緣故(即“輪廓密度理論”)。

面孔

通過視覺線索,對面孔知覺的再認幫助早期的嬰兒辨認自己的母親。他們面孔的知覺能力不斷發展,幫助他們建立早期的社會性關係,有助於他們對環境的適應。新生兒只通過視覺線索就能夠辨認出自己的母親(Bushrell,et al.,1989)。他們控制其他的運動感覺線索,對兩張面孔注視時間的差異,得出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小時內就學會識別母親面孔的視覺特徵。
早在1961年,范茨就揭示出嬰兒對有圖形結構的對象更感興趣的結論(即圖形視覺理論)。對面孔的注意遠高於其他對象(如圖4-2)。其他研究者以微笑為指標對各種面孔圖形和真實面孔進行了實驗。大約6周的嬰兒對著黑色背景的兩隻眼睛就會微笑,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6個月大時他們才會只對完整的面孔發出微笑(如圖4-3)。3個月大時嬰兒能夠對不同的面孔特徵作出辨別;在7到10個月間,嬰兒開始對情感表達作出有序而有意義的整體反應(Ludemann,1991)。他們對待高興的表情不同於悲傷或恐懼的表情,甚至對待採用模型所表現的差異細微的表情也有所不同。
眼動儀的有效運用幫助我們了解了孩子注意的整個過程。大約5周的嬰兒更多注視到面孔的邊緣,在那些對比較為明顯的強刺激處;兩個月大的孩子就會把更多的視線集中到面孔的內部特徵上來,尤其是對眼睛的注視。對面孔有選擇的注視讓孩子組織成為一個完整的面部知覺。有實驗(Hainline,1978;Haith,Bergman & Moore,1977)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實驗結果,嬰兒在他人說話時關注的是眼睛,而不是嘴巴。成人喜歡用眼交流,而嬰兒更喜歡用這種方法接受,這有助於父母和嬰兒間的良性互動。
嬰兒視覺偏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