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是李健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20年7月。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立足火熱生活,沿著油溪橋村人與貧困作鬥爭的足跡,對鄉村治理經典案例進行多角度事實呈現,就思想轉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作者謳歌了彭育晚等幹部民眾的奉獻創新精神,指出“油溪橋村模式”為其他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 作者:李健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字數:218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記錄了湖南省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的幹部民眾,在村支書彭育晚帶領下,從改變人的思想和惡劣環境入手,不懼風險,敢於擔當,臥薪嘗膽,通過十年涵養,培植地力,幹部民眾觀念根本轉變,文明鄉風蔚然形成;窮山惡水變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把一個省級特困村嬗變為全國文明村、全國脫貧攻堅示範村的艱辛歷程。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面對油溪橋村從村民思想混亂、組織機構渙散、生活極度貧困狀態走向團結、富裕、文明的歷史性變遷,李健不是簡單地堆砌成績,枯燥地展示數據,以滿足於完成“推銷”一個脫貧致富先進典型的寫作任務,而是敏銳地注意到進而盡力挖掘出這個先進典型在做法和經驗上可複製、可推廣的價值與意義。其實,油溪橋村村支書彭育晚早就流露出了這樣有高度有格局的“野心”:“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模式,造福更多的鄉村才是我們的理想追求。”在李健的筆下,油溪橋村人在奮鬥過程中所體現的精氣神得到表現,油溪橋村治貧治愚、改天換地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被生動地勾勒出來。比如,在一個組織混亂無序、民眾觀念保守的窮村子要實現摘掉貧窮帽子、掛上小康牌子的目標,需要有堅強有力的團隊、不走尋常路的帶路人,更需要組織動員民眾實幹苦幹加巧幹。彭育晚、張仁望、彭玉華等村支兩委一班人就是村子裡幹事創業的主心骨,凝聚人心抵禦風險的中流砥柱;他們又帶動身邊人,感化“頑固分子”,扶持特殊貧困家庭,教育鼓舞更多村民,得以一步步實現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目標。
在作者看來,油溪橋最後能夠建設發展為全國文明村、國家3A級景區村,這裡一定還有制度性、觀念性方面的原因。李健以社會學家的姿態望聞問切,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他認為,油溪橋村的成功還有賴於解決了村級責任問題、鄉親們的思想問題和發展建設中利益的合理分配問題,而這也是當代中國鄉村發展面臨的三個普遍性問題。油溪橋村用十餘年時間從制度、觀念上把制約農村發展的根子挖出來了,他們能夠由此精準發力並勝利突圍,那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因此以事半功倍的效果斬斷窮根,摧毀貧困的堡壘,走上小康之路。

藝術特色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既有回應時代關切的即時感和現實感,確保了紀實文本的底色和基調;也有其實並非虛構文學類型獨家專利的矛盾衝突、氣氛渲染和形象塑造。作品一開頭,就是群情激憤的村民與時任村支書及漂流公司爆發的衝突。眼看場面不可收拾,這時,全書主角彭育晚出場了,他鎮定自若,“輕描淡寫”地穩住了民眾,緩解了矛盾,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心思縝密、深得民心、有勇有謀、有氣魄有擔當的退役軍人形象,也為後來他成為油溪橋村的帶頭人做好了初步的鋪墊。作品寫其他人如德高望重的前輩蘇術初,同心同德的戰友張仁望、彭玉華、彭德友,成長迅速的“後浪”彭陽兵等,都是通過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遭遇和表現來刻畫,既不刻意拔高,但又注意突出他們性格中的某些閃光點、經歷中的故事性甚至戲劇性。

作品影響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入選2018年湖南省作協重點扶助項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嬗變:油溪橋村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2020年7月
中國言實出版社
978-7-5171-3471-8

作者簡介

李健,湖南新化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小說協會理事,文學創作二級。作品散見於《芙蓉》《文學界》《上海文學》《鐘山》《山花》《廣州文藝》《作品》等,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有風吹來》《三瓣嘴》《紅肚鳥》《天上的鴨子》,散文集《我在你深處遊走》。曾獲郭澄清短篇小說獎、梁斌小說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