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與趨向(人文科學篇)》是2005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長。
基本介紹
- 書名:嬗變與趨向(人文科學篇)
- 作者:黃長
- ISBN:9787801905550
- 頁數:507頁
- 定價:33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四年前,為了更好地滿足關注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動態的讀者的需要,我們把多年來分散刊登在各期《國外社會科學》的大批文章逐一進行篩選,從中挑選出一批比較優秀的,然後按專題編輯成冊。這樣,就有了後來讀者見到的具有一定系統性的三卷本“當代西方學術思潮叢書”:《重寫現代性——當代西方學術話語》、《衝突與解構——當代西方學術敘語》、《流變與走向——當代西方學術主流》。這套書發行後,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卻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當然,這給了我們動力,使我們萌生了把這一工作繼續下去的想法。
《國外社會科學》的作者大多系中央和地方社科院、各高校及其他研究機構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他們中不乏學養深厚的優秀學者;而發表在作為國家社科類核心期刊《國外社會科學》上的許多文章,也不乏受到讀者歡迎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以不同方式涉及到近年來國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研究動態,向讀者提供了大量相關信息。這些研究進展、研究動態和相關信息不僅對專門從事國外人文社會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的學者是有用的,而且對從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研究的學者也有借鑑作用,尤其是國外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的一些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對中國學者是有參考價值的,而有些知識則是所有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具備的。
20世紀的人文社會科學有幾大特點:體制化、專門化、綜合化和國際化。其中,專門化和綜合化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自人類有了人文社會科學以來,學科分化和細化的趨勢雖然一直沒有終止,但綜合化和跨學科研究卻顯示了更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一趨勢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變得尤為明顯。究其原因,恐怕與當代社會的複雜性不無關係,認識和解決當代複雜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單靠某一個學科或某一個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學科的協同努力。而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或曰現在的時髦用語:全球化,這是人文社會科學一個總的發展趨勢。這是國際交往增多、人類面臨的問題具有日益增多的共同性和普遍性,以及交通、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等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我們這次的編選工作,大體上按上述思路來進行。總題目仍然是“當代西方學術思潮叢書”,沒有將總題目中的“西方”改為“國外”主要基於兩點:一是涉及西方學術思潮的文章的確占了絕大多數;二是為了與四年前出版的那套叢書保持一致性和連續性。“叢書”仍然分三卷。三卷的題目分別為:《嬗變與趨向——人文科學篇》、《整合與拓展——社會科學篇》、《交匯與綜合——跨學科篇》。三卷共包含2000年至2003年間發表的論文、綜述、評論、譯文等類文章90餘篇。每卷30多萬字,總計100萬字略多。這些文章基本上可以反映當代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總趨勢,當然也涵蓋了當今世界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如學者們持續關注的全球化問題、恐怖主義與反恐問題、文化問題、國外中國研究以及政治學、經濟學等領域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我們儘可能按不同卷的內容進行選編,使各卷的內容能夠更加協調,但由於我們的水平所限,也由於有些文章的內容確有交叉,劃分難免失當。另外,由於文章涉及學科較多,又分散於各期《國外社會科學》,發表的時間也有先有後,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側重點各異,即使把它們編排在一起,也不可能獲得專書那樣強的系統性。這一點,還望讀者諒解。
但是我始終相信,也許正是文章的這種多姿多彩,反而可能增加可讀性和對讀者的吸引力。“酒醴異氣,飲之皆醉;百穀殊味,食之皆飽”(《論衡》)。如果我們的叢書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則編輯們的勞動沒有白費,尚可聊以自慰了。出版社和編輯部的同事們囑給叢書寫個序,沒有太多新話可說,寫下這幾句話,是為序。
內容簡介
在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嬗變的大潮衝擊之下,當代西方人文科學的演進與社會科學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人文科學發展的大勢表現為分化與整合交替進行。由於學科方法論的突破等諸多原因,為數眾多的交叉學科(或日新學科)從傳統的人文科學內部逐漸游離出來,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專業領域。由此可見,分化是西方人文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同理,整合的趨勢在人文科學的發展中也體現得十分明顯,其突出表現是出現了許多綜合性的問題,如全球化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和平與發展問題等。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千年之交,分化的趨勢似乎占據著主導地位。
在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西方人文科學的發展呈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徵。其一,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人文科學內部的前沿問題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造就了一批新學科。較之於其他融合(如人文科學內部的融合、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融合),這種滲透的力度似乎更大。其二,人文傳統的復歸。強調人性研究,強調經驗研究,強調互動研究,所有這一切都是這一時期人文科學研究的重要特點。毋庸置疑,在這本書中,讀者是可以讀懂上述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