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與超越: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史》是2014年3月1日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澤平。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嬗變與超越: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史》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指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歷史進行了詳盡地梳理與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價,有助於讀者全面地掌握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變革的歷史線索及其課程改革發展的規律。《嬗變與超越: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史》既可以供高等院校教育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使用,也可供教育行政人員、中國小教師閱讀與參考。
作者簡介
彭澤平,1974年12月生,苗族,教育學博士,教授,貴州天柱人。1998年6月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4年6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8年6月晉升西南大學教授。現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西南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興趣和領域:教育學原理、近代思想文化和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民族教育等。
目錄
第一章“傳統”的初建——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興起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方針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建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
第二章“師俄”取向的正規化建設——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展開
三、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
第三章“自主”與“失誤”之間——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教育革命”潮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調整”時期至1966年以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三、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分析與評價
第四章迷途之後的重建與深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1976年11月至改革開放初期基礎教育課程的重建
二、1986年至20世紀90年代末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
第五章世紀之交的全新重構——世紀之交以來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的背景
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目標與內容
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分析與評價
結束語呼喚理性的課程改革文化與實踐
一、課程改革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重視教師的課程參與
三、在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上實現社會與個人的價值整合
附錄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事記
參考文獻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方針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建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
第二章“師俄”取向的正規化建設——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展開
三、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
第三章“自主”與“失誤”之間——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教育革命”潮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調整”時期至1966年以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三、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分析與評價
第四章迷途之後的重建與深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1976年11月至改革開放初期基礎教育課程的重建
二、1986年至20世紀90年代末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
第五章世紀之交的全新重構——世紀之交以來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的背景
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目標與內容
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分析與評價
結束語呼喚理性的課程改革文化與實踐
一、課程改革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重視教師的課程參與
三、在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上實現社會與個人的價值整合
附錄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事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