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

嬗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

《嬗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是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的研究,回顧了中國當代教育發展的歷程、教育思想的嬗變,論述中國當代教育的基本理論,並研究當代教育發展的戰略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嬗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434頁
  • 開本:32
  • 定價:28.50
  • 作者朱永新
  • 出版日期:200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74282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嬗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朱永新教育文集·卷4

作者簡介

朱永新,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現任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委,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同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先後求學於江蘇師範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著作大多收入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另主編《當代日本教育叢書》《教育線上文庫》等三十餘種,並主持《新世紀教育文庫》的編選與出版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曾多次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省級研究項日,並多次獲獎。

圖書目錄

教育需要思想的光芒(代自序)
第一章 中國當代教育發展的歷程
一、當代教育的成就與問題
二、中國當代教育模式的轉換
三、當代教育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第二章 中國當代教育思想的嬗變
一、初創時期(1949~1956)
二、探索時期(1957~1963)
三、混亂時期(1964~1976)
四、重建時期(1977~1990)
五、發展時期(1991~)

第三章 共和國領袖的教育理想
一、革命化:毛澤東教育理想的主旋律
二、劉少奇與周恩來的教育理想
三、現代化:鄧小平教育理想的主色調
四、創新:江澤民教育理想的追求

第四章 中國當代教育的基本理論
一、對各種教育思想的梳理研究
二、對社會主義教育的理論探討
三、對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教育透視
四、對教育起源與教育本質的學術爭鳴
五、對教育產業化的思想交鋒
六、對教師專業化的理論闡釋

第五章 中國當代的教學思想
一、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問題的探索
二、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
三、教學實驗的理論價值
四、國外教學理論的介紹與研究

第六章 中國當代的德育思、想
一、德育基本理論問題的探索
二、德育改革的理論研究
三、德育實踐的理論創造
四、國外德育理論的介紹與研究

第七章 中國當代的教育心理思想
一、知識、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三部曲
二、從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跨越
三、教育心理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第八章 中國當代教育改革理論的探索
一、教育改革指導思想的變化
二、教育改革模式的研究
三、教育改革重點的理論分析

第九章 中國當代教育發展戰略的研究
一、教育發展戰略的歷史反思
二、教育發展重點的探討爭鳴
三、教育發展戰略的運行研究

第十章 21世紀的中國教育科學
一、未來的衝擊與中國教育發展趨勢
二、中國教育發展對教育科學的挑戰
三、21世紀中國教育科學的世界化與本土化
參考文獻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文摘

(二)探索時期(1957~1963)
如果說初創時期的模式建立與轉換是由社會的客觀進程引起,因而是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的話,那么,這一時期的教育模式轉換則是由教育決策者的主觀臆斷造成,因而是違背教育的客觀規律的。1957年以後,由於認識上的一些失誤,中國共產黨的部分領導人過分嚴重地估計了國內的政治形勢,提出應把階級鬥爭作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並開始了整風與反右的鬥爭。1957~1960年的教育模式本不應對初創時期的學術模式全盤否定,因為建國後教育的主要任務在這個時候尚未完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迫切需要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專業人才,學術模式仍然沒有完成它的使命,甚至它還處於鼎盛時期的前夜,前途光明。但是,這時政治運動促使變革模式倉促地取代了學術模式,階級鬥爭立即成為全國學生的一門主課,有關領導同志試圖通過“大躍進”的教育改革來顯示無產階級教育的優越性,於是出現了教育發展的大躍進,辦學形式的大躍進,思想改造的大躍進。

後記

這本《嬗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的前身,是《中華教育思想研究——從遠古到1990年中國教育科學的成就與貢獻》的當代卷。這一次再版,除增加了新版序言,對所有的引文進行了核對外,還適當補充了一些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思想發展的資料。
《中華教育思想研究》出版後,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與關注,尤其是受到了一線教師的歡迎,他們比較喜歡這樣解讀教育思想發展的方式。這本書也被一些學校指定為研究生或本科生的參考教材,在全國首屆青年社會科學評獎和江蘇省、蘇州市的哲學社會科學評獎中獲得了優秀成果獎。
研究當代教育思想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由於歷史和空間的局限,對當代教育思想的發展脈絡相對難以疏理,評價也難免會受研究者個人志趣的影響。近年來對當代教育史的研究又產生出了許多新的成果,如關於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政策的反思、關於“文革”期間教育思想的研究等。這次修訂時筆者雖然想盡力地反映90年代以來研究的新進展,但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限制,還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的博士生何小忠副教授不僅幫助我核對了本書的全部引文,還補充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小忠對教育的領悟力是很強的,我們對於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對教育問題的理解,有許多共同之處。

序言

朱永新教授的文集出版在即,他要我寫一篇序,大概是因為他看到我對教育也很關注,又不時地發表點看法吧,或者因為他和我都是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等民進前輩的後來人——我們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成員。不管他是怎么想的,我出於對他學術成就的敬佩,也出於對年輕學者的喜愛和對教育的興趣,便答應了,儘管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不過這樣也好,以一個時時關心業內情況的外行人眼光說說對這套文集和作者的看法,或許能更冷靜些,更客觀些。
我曾經說過,中國的教育人人可得而道之。因為教育問題太複雜,中國的教育問題尤甚。且不說中國以一個開發中國家的微弱實力在辦著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單是中國處於轉型期,城鄉、東西部間嚴重的不平衡和幾個時代思想觀念的相互摩擦、激盪,就可以說是當今世界絕無僅有的了。隨著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對教育發表評論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多,多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時常議論。這樣就給有關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許多也許在別的國家並不突出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