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故里廟會節

嫘祖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是她首創植桑養蠶繅絲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嫘祖故里廟會節
  • 人物:嫘祖
  • 隸屬:女科學家
  • 發明:植桑養蠶繅絲
節日概述,節日活動,歷史發展,

節日概述

古歷三月十五日是嫘祖的生日,人們出於對嫘祖的崇敬,每年三月十五日,便在嫘祖廟(亦稱蠶神廟)前搭起戲台唱大戲,為嫘祖祝壽,祈求嫘祖賜福施恩,保佑故鄉蠶事順遂,五穀豐登。此節被稱為“嫘祖故里廟會節”。

節日活動

在當地人心目中,廟會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在廟會到來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趕會,做生意的趕快進貨、整修門面;做手藝的,日夜趕製精美的竹木工藝品;經營傳統小吃的,提前炸好油條、麻花;一些村婦也加緊紡紗織布,準備在廟會上出售。小孩子們更是象盼過年一樣盼望廟會節早日到來,好隨大人們去逛廟會,看大戲,看熱鬧,吃他們平時難得吃到的美食。三月十五那天,鄉民們便早早起床,穿上節日的盛裝,一些少婦和大姑娘們更是用心梳妝打扮,或背上漂亮的背簍,或提上精巧的篾籃,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趕到苟家埡參加廟會。一些從武漢、沙市、宜昌、分鄉、河溶、漳村坪、霧渡河、重陽、馬良、店埡等地遠道而來的客商則早在前一天,或前幾天就雇上挑夫和騾馬將貨物運到苟家埡,準備在廟會上賺山里人的錢。他們高價出售從城裡販來的食鹽、洋布、洋火、洋油等工業品,再廉價收購當地的木耳、蠶絲、黃蠟、麂皮、桐油、木油等農副土特產品。
廟會上,人山人海,歡聲笑語,熱火朝天,戲台子上白天唱花鼓戲,多為“白蛇傳”,“梁祝姻緣”和“蔡鳴鳳辭店”之類的傳統戲。晚上演牛皮影子戲,多為“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羅通掃北”之類的傳統故事。儘管年年都是這些老戲,但山民們總是看的津津有味,手舞足蹈。還有三班響手(民間吹打樂隊)輪番演奏,聲震雲霄,十里之外,可聞其音。特別是那嗩吶子一吹,高亢嘹亮,悅耳動聽,倍增歡樂喜慶的氣氛。人們一邊看戲、看熱鬧,一邊討價還價做生意。有的也抽空去走親訪友,好不快活。餓了,就到“張大金”吃油條、麻花,到“楊守全”的吃包面、糖餅子,小有金錢的人則坐到“向仁記”喝鹿苑茶。廟會從早上一直開到半夜雞叫,人們才慢慢散去。

歷史發展

解放後,嫘祖廟變成了鄉政府,但趕廟會的習俗仍然沿襲下來。文革中破“四舊”,廟會易名為物資交流會。那時,在極左路線影響下,農民不準經商和務工,連家庭副業也被當成資本主義尾巴來割,經商只有供銷社一家。因此,“交流會”遠不及昔日“廟會”熱鬧。
從1984年起,遠安政府每年舉辦豐富多彩的嫘祖廟會節,已連續舉辦了29屆,吸引了周邊縣市的藝術團體和商家,成為展示嫘祖文化和地方經濟發展成果的盛大節日。廟會活動的交易額逐年增加,今年達200萬元,成為當地民眾物質文化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節日,嫘祖廟會節已被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嫘祖信俗、遠安嗚音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