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竹

媽竹

媽竹,別名:硬頭黃竹,拉丁文名:B.boniopsis McClure.禾本科簕竹屬竿高3-6米,尾梢近直立,下部近於挺直;稍彎或通直,幼時薄被白蠟粉,無毛,竿壁較厚;節處不隆起,僅於竿中下部各節的籜環之上方環被一圈白色蠟粉;分枝常自竿基第三至五節開始,竿中部各節為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略較粗長。籜鞘早落;背面無毛,幼時稍有白蠟粉,乾時質硬,縱肋稍顯,先端稍向外側的那一邊下斜,呈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不相等,微有皺褶,穎果幼時倒圓錐狀,長約7毫米,頂部被短硬毛,並有殘留柱頭。多生於水溪邊、山地林下或村落附近。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鑑別,

形態特徵

竿高3-6米,直徑1-2.5厘米,尾梢近直立,下部近於挺直;節間長23-30厘米,稍彎或通直,幼時薄被白蠟粉,無毛,竿壁較厚;節處不隆起,僅於竿中下部各節的籜環之上方環被一圈白色蠟粉;分枝常自竿基第三至五節開始,竿中部各節為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略較粗長。籜鞘早落;背面無毛,幼時稍有白蠟粉,乾時質硬,縱肋稍顯,先端稍向外側的那一邊下斜,呈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不相等,微有皺褶,常有部分為籜片的基部所掩蓋,邊緣具極細弱的捲曲短繸毛,大耳呈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10-13毫米,寬7-8毫米,小耳通常為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2毫米;籜舌高1.5毫米,邊緣作齧蝕狀,被極細的短纖毛,其毛長0.5毫米;籜片直立,易脫落,基部抱竿,呈不對稱的卵狀披針形,其長度常超過籜鞘,背面無毛,幼時薄被白蠟粉,腹面稍粗糙,先端漸尖,基部有偏向一側的腫大,作近圓形收窄,其基底顯然窄於籜鞘先端,邊緣於中部以下被極短纖毛。葉鞘常無毛;葉耳倒卵狀橢圓形至鐮刀形,邊緣具放射狀繸毛多條;葉舌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16厘米,寬14-20毫米,上表面疏生長硬毛,以後變為無毛,下表麵粉綠色,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假小穗單生或2或3枚簇生花枝各節,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3厘米,寬5-7毫米;先出葉具2脊;苞片腋內具芽;小穗含4或5朵小花,只有中間2或3朵為兩性;小穗軸節間體扁,長3-4毫米,頂端膨大呈漏斗狀,邊緣被微毛;穎1片,卵狀長圓形,長6.5-7毫米,無毛,具11-13脈,先端急尖;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無毛,背面具極小的紫色斑點,具17-19脈,近頂端的脈間還具小橫脈,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內稃較窄,長10-12毫米,具2脊,脊近頂端被以短纖毛,脊間4脈,其脈間也有小橫脈,脊外每邊3脈,頂端具畫筆狀毛;鱗被3,邊緣被長纖毛,前方2片較窄而偏斜,長14毫米,後方1片近長圓形,長3毫米,頂端具3齒,花葯黃色,長4.5毫米,頂端微凹;子房寬卵球狀,具柄(長約1毫米,具3棱),頂端增厚而被短硬毛,花柱長0.8毫米,被短硬毛,柱頭3,長2毫米,羽毛狀。穎果幼時倒圓錐狀,長約7毫米,頂部被短硬毛,並有殘留柱頭。
媽竹媽竹

生長環境

多生於水溪邊、山地林下或村落附近。

分布範圍

產海南。模式標本采自海南陵水。

植物鑑別

經過詳細觀察媽竹B. boniopsis McClure和B. fecunda McClure的活模式標本(Living type,前者為中山大學竹園號BG 2454,後者為BG 1989),並對照F. A. McClure的原始描述加以分析研究,很難以找出這兩種的區分特徵,因此將它們作為同物異名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